金融服务“放足好水” 精准支持“专精特新”
金融时报客户端 2021-08-26 19:18:24

今日的“专精特新”,明日的“隐形冠军”。今年以来,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受到政策关注和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

鼓励“专精特新”,营造“放足好水、养好活鱼”的健康生态是关键。那么在“专精特新”成长为“小巨人”的道路上,金融业应如何做好服务?身处中国科技创新高地,中关村科技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和沉淀,探索出了一套科技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和自身发展路线。

一般来说,初创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多数没有历史信用记录,无法达到传统金融机构设置的融资条件,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之所在。谁来成为破局者,率先为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首笔融资“第一口奶”,帮助企业建立第一笔信用记录,无疑是解决其融资难问题的关键。对此,中关村科技租赁基于多年实践,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创造体系”,包括企业信用发现、信用培育、信用传递三个环节。

信用发现,即识别企业的初始信用和成长性,是信用创造体系的第一步。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迈出信用发现这一关键一步并不容易。中关村科技租赁总经理何融峰谈到,传统的融资租赁公司多是“信贷思维”,而中关村科技租赁多年来聚焦大数据、大环境、大健康、大智造和新消费行业,更多采取“投资思维”。基于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规律、风险特征和产业变革的理解,中关村科技租赁自主研发了主体成长性信用评级模型。不同于金融机构重点关注的企业财务指标和抵押资产,该模型重点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7大要素:创业团队、研发能力、经营稳定性、组织能力、关联关系、历史信用、关键成长指标。基于此,可以对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和价值判断,从而使信用发现成为可能,并进一步提出了“成长即安全”的风险管理理念。

以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是清华大学孵化的企业,2016年在技术成熟初期要建设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线,以实现产业化。由于企业规模小、资产轻,计划建设的生产线国内尚无先例,无法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2017年,中关村科技租赁接到服务需求后,经过多次深入企业调研,为其提供了近3000万元的融资,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一年后,国内第一条年产2000台燃料电池发电机自动化生产线建成。该企业现在已成为氢能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该企业在国内科创板上市,目前市值已超过200亿元。

信用培育是信用创造体系的核心环节。中关村科技租赁运用融资租赁兼具融物与融资的双重属性,通过服务型租赁、销售型租赁、项目租赁、知识产权租赁等服务手段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首笔债务融资,帮助企业实现信用记录从0到1的突破,同时帮助企业促进产品销售、优化商业模式、提升市场地位和综合实力,从而培育和提升企业信用。

在信用发现和信用培育的基础上,中关村科技租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首笔债务融资,并进一步通过联合租赁、银租通、保租通等服务,将企业的信用有效传递给其它金融机构,极大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

截至目前,中关村科技租赁为12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融资总量近300亿元。其中,有150余家估值超过10亿元,有40家实现了上市。

除了为企业提供债务融资,中关村科技租赁积极尝试并成功落地了“债权+认股权”的租投联动业务模式。何融峰表示,租投联动的模式可以让企业避免在早期过度稀释股权,融资成本更低,并且实现与中关村科技租赁的血缘绑定,建立起稳定、可靠、长久的融资渠道。中关村科技租赁通过对高潜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助力企业价值高速增长,从而获取企业成长带来的超额收益,实现债权回报和股权回报的有机结合。此外,中关村科技租赁也在计划为成功上市的企业客户提供产业链整合和资产并购服务,将相关资产管理业务打造为公司价值“第二增长曲线”。

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科技创新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金融机构过去支持大企业、粗放式发展的服务方式已不再适应今天,亟需思考如何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型增长。中关村科技租赁的探索和模式无疑是一个突出样本——以租投联动的方式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生共荣。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本身就能解决和化解企业的诸多风险。这是各金融机构在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和风险水平时应该切实考虑的因素。”何融峰认为,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融资租赁、风险资本、担保、银行等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各方应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共同体。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