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全球贸易监测实验室、北京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的“国际贸易形势论坛暨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月度分析会(2025年8月)(总第24期)”成功举行。论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主题报告,对2025年7月中国外贸大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第二阶段为专题报告,两场主旨报告分别围绕数字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展开深入探讨。
在主题报告阶段,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庄天宇发布了题为《2025年7月中国外贸大数据分析简报:趋势、结构以及预警预测》的研究报告,报告基于全球贸易数据,对中国外贸的国际环境、自身趋势和结构性特征进行分析预测。我国在非美市场需求稳健、新兴产业竞争力增强及区域合作深化的背景下,外贸发展拥有良好的增长空间与战略机遇。首先,从市场格局来看,尽管对美出口受限,但我国在欧盟、东盟等非美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有利于降低单一市场依赖风险。其次,从商品结构来看,高附加值与新兴产业产品出口表现亮眼,如集成电路、电动汽车等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正逐步向中高端攀升。最后,从区域合作与机制平台看,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体现出我国制度型开放与经贸合作政策的成效。
在专题报告阶段,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友俊做了题为《贸易数字化与数字贸易》的专题报告。报告就数字贸易和贸易数字化的发展状况,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数字贸易测度方法、务实实践以及国家政策等情况,并着重分析了跨境贸易主体身份识别和认可、跨境电子发票、贸易各环节要素的数字化等关键问题。他指出,当前国际合作从“条约化”向“技术化”发展。从协定多个条款上能看出对数字技术创新的侧重,如数字系统与监管的互操作性,包括无纸贸易、电子发票、电子支付、数字身份等。同时,DEPA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努力缩小数字鸿沟。企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主体,应积极了解规则,提前做好准备,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增长机遇。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钟腾龙指出,童友俊的专题报告首先梳理和界定了数字贸易内涵,即数字交付贸易和数字订购贸易,并强调将数字订购贸易纳入到数字贸易范畴,能够增强中国在主导和参与制定数字贸易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同时,童友俊的专题报告指出了数字贸易实务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跨国之间尚没有实现法人身份数字化,这将制约数字贸易的发展。二是国际贸易实务中涉及各种单证,需要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单证数字化,进而实现真正地无纸化贸易。此外,童友俊强调,大力促进与移动互联网相匹配的APP贸易能快速促进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成为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和缩小逆差的重要途径。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刘悦做了题为《要素禀赋与国际直接投资形势》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自2023年以来中国吸引外资规模持续下降,今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13.4%,深入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尤为重要。他首先从劳动资本要素、技术要素、政策要素等角度,分析了各要素禀赋对各国吸引外资形势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技术要素贡献率为17%,劳动资本要素贡献率为4%,投资壁垒与贸易壁垒等政策性要素贡献率为79%。其中,劳动资本要素的贡献率占比虽然不高,但是其经济效应和福利效应并不低。如果忽略此要素的贡献,外资规模会下降10%左右。此外,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等新型要素,也显著影响着外资流动,促进了跨境并购的金额、频次和并购成功率。这些研究对于外商撤资、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有着重要启示。第一,外商撤资和利用外资规模下降,有其客观因素。第二,本土企业对外投资可以在全球配置供应链进而提高效率。第三,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仍具有较好前景。
庄天宇评论道,刘悦系统性的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外资形势及背后成因。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吸引外资难度增大,主要受劳动力等要素禀赋优势减弱影响,外部贸易和投资壁垒也产生负向作用,如特朗普政府施加的关税与投资限制壁垒。同时,他还提及双边贸易投资保护协定的信用保障有正向作用,以及数字贸易对跨国企业并购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吸引外资的结构和水平可能出现较大变迁,但展望未来,我国市场、人才、技术、营商环境等优势仍然对外资保持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