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竹筠:防城县党组织的创建者
防城港日报-防城港新闻+客户端 2021-06-22 17:25:33

钟竹筠是广东南路地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是南路地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是防城县党组织的创建者。

1903年,钟竹筠生于遂溪县杨柑区忐忑塘村。幼年时,家境贫困,钟竹筠兄妹三人随母亲迁居北坡圩,以经营麻蓝、芒箕制品为业。几年后,她又随母亲逃荒到廉江县安铺镇谋生。钟竹筠少年时聪慧伶俐,勤奋好学,深得邻里和亲友的喜爱。10岁那年,在亲友的资助下,她进入安铺初级小学就读。但因家境日趋贫困,被迫辍学,帮助母亲给富裕洗碗、洗衣、刷地,以维持生计。

1921年秋,钟竹筠得到亲戚的资助,考入北海贞德女子学校。那时,不少马列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相继发行,使她有机会接受了革命思想。在那风云滚滚的年代里,她同千千万万的爱国青年一样,投身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去,并在斗争中逐步成长。

(图片由防城港市档案馆提供)

1925年春,钟竹筠在广州湾、雷州一带开始搞妇女运动,宣传男女平等,反对妇女缠足,反对包办婚姻,成为那一带妇女运动的骨干。在此期间,钟竹筠结识了广东四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南路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黄学增,经黄学增推荐,她于5月到广州参加谭植棠主办的第四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农讲所”,她认识了周恩来、彭湃、恽代英、周其鉴、阮啸仙等同志,在他们的影响下,钟竹筠对干革命求解放的认识更加深刻,便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学习期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钟竹筠被任命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国民党广东南路特委会委员兼省党部妇女部特派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干事、南路特委妇女部长,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妇女部工作,负责指导南路地区的妇女运动。

1925年底,她与韩盈结成了革命伴侣。为了革命工作,她把生下来仅几个月的孩子交给伯母抚养。钟竹筠四处奔走活动,做社会调査,办妇女学习班,培养妇女骨干,建立妇女解放组织,足迹遍及梅菉、遂溪、廉江、高州、信宜、合浦和北海等地。所到之处,钟竹筠都大力宣传妇女争取自身解放,发动妇女参加社会政治斗争,并经常在当时南路特委的刊物《血潮》上撰写文章,阐述妇女翻身解放的道理。

1926年9月,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组织派钟竹筠到防城县开展建党工作和加强对工农运动的领导。她为了党的事业,毅然离开丈夫和孩子,只身来到防城县东兴镇,利用韩盈的母亲和继父在这里行医、开设杂货店的有利条件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钟竹筠到东兴后,按照南路特委的布置,很快就与当地工农运动的负责人取得联系,投入如火如荼的工农革命运动。在她的指导下,工会、农会、学生会、妇协会都得到加强和发展。

钟竹筠首先在东兴女子小学发动和组织女教师、女学生参加妇女协会。在她的发动下,女教师和许多女学生都成为妇女协会的骨干。之后,钟竹筠被选为东兴妇女解放协会主席。为了教育和帮助广大受压迫妇女从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她经常亲自手摇铃,带领妇女积极分子上街宣传演讲。她号召妇女团结起来,打碎封建枷锁,走上社会,学习文化,关心社会改革,为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地位而斗争。她的演说,道理精辟,感人肺腑,博得群众的称赞。

那时,东兴一些由于生活所迫、或者其他原因沦为妓女的妇女,受鸨母的严厉剥削和摧残,生活很悲惨。钟竹筠便发动她们起来与鸨母斗争。她还把自己的首饰、衣物卖掉,帮助妓女赎身。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和斗争,终于帮十多名妓女跳出火坑。

钟竹筠深入体察到婢女、侍妾受主人欺侮凌辱的痛苦,又发动妇女向那些虐待婢女、侍妾的人进行说理斗争,使许多婢女、侍妾的地位得到改善。

钟竹筠很注意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她在东兴镇小学,组织了几个“三人学习小组”,辅导青少年学习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如《共产主义ABC》《布尔什维克》《少年漂泊者》等。这些学习小组成员,还定时进行社会调查。她还到防城镇与驻军指导员何仲维,共同举办了有男女青年五六十人参加的“速成宣传讲习班”,培养宣传骨干。在东兴组织了 “儿童研究社”,在防城组织了 “儿童团”,积极培养教育革命后代。在钟竹筠的教育、影响下,易一德、麦球英、易永言、张甫碧等进步青年先后离开东兴,前往广州求学,并参加了革命活动,有些参加了广州起义。

钟竹筠还注意发展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东兴与法国殖民统治下的芒街只一河之隔,有铁桥相连,她常到芒街碗厂宣传发动工人,把东芒两地的工人联合起来,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向资方、地方恶势力及帝国主义殖民者进行斗争。还在华侨工人中物色积极分子,发展党员。

钟竹筠善于利用自己公开的、合法的身份,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她不但在下层广泛结交劳苦大众,而且周旋于国民党统治者的上层社会,官府中的老爷、太太,她都有所交往,就是当时东兴的警察分局,也常请她议事,协助调解群众的摩擦和纠纷,为革命运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工、农、青、妇群众运动中,钟竹筠十分注重知识份子的教育和培养,并从中物色建党对象,先后吸收了黄胞民、易一德、麦球英等8人入党。1927年1月,组建了中共防城县第一个支部——东兴支部,她任党支部书记。与此同时,中共南路地方委员会成立,钟竹筠为委员,但仍留在东兴工作。

钟竹筠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日夜奔劳、废寝忘食,常常外出工作到晚上10时以后才回家,回家后又常常阅读书刊或写文章到深夜。

1927年,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开始后,全国城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大批共产党员、革命志士被逮捕、被屠杀。5月下旬,钟竹筠的丈夫中共遂溪县委书记韩盈惨遭杀害。国民党广东省政府磨刀霍霍,对钟竹筠四方通缉。9月下旬,东兴警察分局长沈石孚接到“钦廉清党委员会”逮捕钟竹筠的密令。敌人慑于竹筠深孚众望,不敢公然下手,于是施展阴谋,暗中逮捕。一天晚上,沈石孚诡称请她去“议事”,随即秘密拘押,并用船连夜解送北海第二区署。

钟竹筠被押到北海后,敌人曾多次软硬兼施,对她进行审讯,迫她供出党的组织和同志们的姓名,她斩钉截铁地严词以对:“斩杀由你们,要我出卖组织和同志不可能!”她从敌人口中知道丈夫韩盈被害时,把无限的悲痛变作仇恨的烈焰,更坚定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国民党审判厅长见钟竹筠年轻貌美,无耻地提出要娶她为妾。钟竹筠正气凛然,严词斥责道:“你这个啃草食粪的禽兽,祸国殃民的刽子手,你说的是猪狗话,我们革命者是听不懂的。”

钟竹筠看透了敌人阴险狠毒的本性,知道敌人随时都可能对她暗下毒手,于是把带在身边的一支心爱的“地球牌”自来水笔,托来探望的亲友转给她的独生儿子,并嘱咐说:“他长大后嘱他好好读书,要做一个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还鼓励前来探望的战友说:“干革命就会有牺牲,为革命而死无尚光荣。你们不要怕,要继续斗争下去。”

生命是可贵的。钟竹筠十分珍惜把有限的时光,尽最大限度地来做对革命有益的工作,在狱中,她不断向难友揭露反动派屠杀、迫害革命者的滔天罪行,团结、教育难友向狱吏法官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同时,她非常关心难友疾苦,勤快地为难友缝补衣服,并通过来探望亲友的关系,向外领取毛线回狱中针织,换取一些工钱来改善难友的生活。

钟竹筠在狱中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受了敌人的种种苦难折磨和利禄引诱,但始终如一地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钟竹筠行刑那天,她向敌人严正提出:“我要坐车,要向群众告别。”敌人慑于她的浩然正气,又因她的身体已被折磨得非常虚弱,不得不同意雇车给她坐赴刑场。1929年5月30日,钟竹筠梳妆整齐,穿起平时最爱穿的白衫黑裙学生装,端庄地坐在黄包车上,微笑地向站在街道两旁的群众告别。临刑时,她镇静自若地,回头轻蔑扫视了一下刽子手,然后昂首挺胸,迸力高呼:“中国人民解放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钟竹筠英勇就义时,年仅26岁。

 ( 作者:王荣生 ) 

(防城港市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供稿)


编辑| 卢镰太

校对| 程依冬

审核| 黄虹源

值班编委| 韦  佐

防城港日报社全媒体出品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