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看这个棒子为啥会被污染……”
“你这问题要解决,主要养菌棚的环境卫生要做到位,不仅是干净,而且要把残留的培养料也要清理干净,菌种要预防污染……”
眼下正是香菇采摘期,在该乡中华山村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聂思琪正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农技科研工作者、省市科技特派员顾昌华老师进行线上“远程问诊”,咨询自己在采摘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线上指导与分析,找到了解决食用菌菌棒被污染的症结所在。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万山敖寨乡积极探索农技服务新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渠道发布专家产业指导匹配信息,让群众有问题能及时找到对口专家解决,“远程问诊”农业生产,让产业享受更好的“医保”服务。
2017年,敖寨乡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敖寨乡中华山村建立了铜仁市职业学院产学研基地,作为学院产学研的教育实践基地。按照合作协议,学院专家定期到产业基地进行实践指导,并解决了一系列生产管理问题。
如今,敖寨乡食用菌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品品类愈加丰富,菇农们在生产中遇到“疑难杂症”的频率也较以往更多。针对这一新情况,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敖寨乡还建立了“专家产业指导匹配微信群”,菇农们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随时把图片或者视频发布在群里,等待相应专家进行远程“把脉问诊”,解决种植和管护难题。
“以前有些技术不懂都要喊他们到现场来看,现在我们有些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及时地请教他们,方便了很多。”中华山村菇农姚珍英说到。
为深化农业产业革命,提升全乡农户的种植技术,下一步,敖寨乡将继续优化匹配专家资源,进一步密切专家与农户的日常联系,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