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底线思维的集中体现
金融时报客户端 2020-12-15 14:00:24

本网讯 见习记者张弛报道 12月15日,由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国际”)举办的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信用市场展望”为主题的2021年信用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诚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底线思维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经济政策》的主旨演讲。

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新冠疫情、金融风险、大国博弈三重压力,宏观政策仍需坚持底线思维,而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是内外多重压力下的底线思维的集中体现。

“虽然2020年中国经济遭遇了新冠疫情的冲击,一季度经济增速出现大幅下滑,但在疫情全球蔓延、其他经济体均深受疫情困扰的情况下,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使得中国经济率先修复,GDP同比实现V型反转,出口逆势增长,中国经济再次赢得了一次与西方国家错峰发展的机会。”毛振华分析表示,具体来看,国内供需两侧均有所修复,工业生产回归常态,服务业生产持续修复,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断恢复,内需增长动力逐渐增强。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改善,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下降,前三季度居民收入也实现了正增长。

展望2021年,毛振华认为,虽然随着宏观政策进一步常态化,政策性因素对经济复苏的支撑动能持续弱化,但市场性因素复苏空间和可持续性更高,且内循环背景下经济堵点的疏通有望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支撑,经济复苏势头有望延续。由于低基数效应的影响,2021年实际GDP增速将显著高于疫前水平并主要表现为上半年高同比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虽然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延续,但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三重压力,不可掉以轻心。”毛振华提醒,一是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仍存;二是疫情冲击下金融风险有所加剧,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显化;三是全球化面临重构,大国博弈仍然持续。

具体来看,毛振华指出,虽然疫苗研发取得积极进展,但短期内通过疫苗实现群体免疫仍较难,对全球经济的拖累或持续一段时间,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部需求。同时,疫情传播渠道较为复杂,国内防控输入性疫情的压力依然存在,微观主体经营状况修复仍需时日,疫情影响持续脱贫边缘户或可能出现返贫,疫情次生灾害仍需高度重视。

在金融风险方面,他表示,受金融危机之后长期“债务-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中国债务风险已累积至高位。今年以来,疫情冲击下政策稳增长力度加大,宏观杠杆率快速攀升,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剧。近期随着宏观政策逐步向常态化回归,企业再融资压力加大,信用风险爆发加速,并呈现从民企向国企蔓延的态势,需高度警惕国企信仰弱化背景下信用体系重构的风险。

毛振华认为,疫情冲击下“扯吊桥”效应明显,各国之间的经贸交流、人员交流明显弱化,各国供应链进一步向本国收敛,未来各国需高度关注本国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此外,未来中美博弈的风险依然存在。

对于当前形势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如何发力,毛振华建议,在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内部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的背景下,宏观政策仍需坚持底线思维。从短期来看,鉴于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2021年宏观数据向好之下微观经济主体运行仍面临多重困难,同时还需防范政策退坡之下风险加速爆发,宏观政策尤需保持定力,扩张性的宏观政策不宜过快退出,而是应当将超常规的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向常规性宏观扩张政策进行转变。从对外政策来看,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国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平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他如是说道。

毛振华表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格局是底线思维的集中体现。在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外部风险持续存在背景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在全球化面临重构背景下的中国选择、中国方案,是底线思维的集中体现。

毛振华认为,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其丰富内涵。一是要从供需两个层次理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进一步完善国内需求循环、供给循环;二是要更加注重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循环,要加强相关的领域的补短板力度,尤其是需要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降低对外的技术依赖;三是正确理解国内大循环与外循环相辅相成的关系,继续推动开放;四是要关注民生,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