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南通中支打造区域现金处理中心的“南通模式”
金融时报 2020-12-10 08:49:39

今年以来,人行南通市中支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及分行区域现金处理中心试点要求,积极采取“分批加入,循序推进”的方式,全面协调推进试点工作。经过数月的持续努力,自2020年6月1日起,南通市区现金处理中心正式对外运行,截至10月底,南通市区银行业机构均入驻现金处理中心,为银行业机构提供人民币现金储备、配送、清分和硬币自循环等服务。该中心通过“抓关键、全覆盖、讲原则、提效益”,高标准打造区域现金处理中心的“南通模式”。

抓关键。人行南通中支现金处理中心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开发全功能管理平台,涵盖人民币、外币、贵金属和重要空白凭证四大块业务,并顺利通过测试。同时按集约降费的原则进行合理定价。人行南通中支充分发挥“监督员”“协调员”的角色,采取广泛调研、分布谈判、征求意见、汇总分析、个别协商的方式,协调代理行和第三方进行定价,实现“成本下降,服务优化,效率提升”的目标,并一次通过价格听证会。

全覆盖。一是业务范围的全覆盖,在人民银行总行文件规定人民币现金业务的基础上,将外币现钞、黄金贵金属、重要空白凭证业务一并纳入,真正实现银行业机构的降本增效。二是服务区域的全覆盖,合理确定中心服务覆盖半径,除市区建立现金处理中心外,选取两个县(区)域分别建立两个分中心,服务区域逐步覆盖辖内所有县(区)域。三是银行业机构的全覆盖,将所有银行业机构纳入试点,共享集约化运营带来的实惠。

讲原则。在试点过程中,始终坚持市场化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分批加入原则和风险可控原则,确保试点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一是市场化原则。人行南通中支没有一味地以行政命令方式推动,而是坚持市场化导向,由29家银行业机构共同遴选第三方服务公司和进行价格听证,确保结果的公平、公正;在推进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耐心沟通交流,多方共同协商解决。二是因地制宜原则。人行南通中支结合实际情况和银行业机构需求,为解决有库行人民币业务入驻中心后,外币、贵金属和重要空白凭证存放仍需保留库房的问题,将外币、贵金属、重空凭证业务一并纳入试点,不仅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而且能够撤库为银行业机构集约降费;为解决原由市区银行业机构直接覆盖的县域银行网点业务衔接和市区现金处理中心覆盖半径过大反而不能优化服务、提高效率等问题,科学建立两个分中心逐步实现服务区域全覆盖。三是分批加入原则。人行南通中支按照“先小行后大行、先人民币业务后其他业务”的步骤,分步、循序、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四是风险可控原则。人行南通中支全程参与中心试点建设,全面监管中心、系统和业务安全,牵头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牢牢守住制度执行和风险防控的底线。

提效益。人行南通中支现金处理中心试点完成后,将给银行业机构带来“三降一增一转”的成效。一是总运营成本下降。试点后人民币现金、贵金属和重要空白凭证运营成本较试点前下降1000万元。二是现金运营投入下降。试点后,随着有库行变成无库行及区域中心集约化运营,各行每年在金库运营、安保监控、现金机具方面将减少投入,金库人员老化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三是日均库存大幅下降。试点后,淡季可降低日均库存约10亿元,旺季日均库存下降更多,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提前入库收益增加。试点后,银行业机构现金入库速度大大提前,旺季将较以前平均提前4天入库,淡季提前2天入库,提前入库带来的利息收入将增加。五是有库行风险实现转移。试点后,有库行将无需保留金库,金库管理和操作风险将转移至中心,风险成本显著下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