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雨的来临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它像是一场未经策划的童话
树木、栏杆、路牌等
被冰层覆盖
披上一层“冰甲”
变得晶莹剔透
像是在对人们说:
“嘿,我来了,冬天到了。”
看!!!
我们记者发回的报道
(ps:前方高能!)
高处拍!
远处拍!
楼上拍!
桥上拍!
路上拍!
19日,一夜风霜雨雪过后,虽然给市民出行等带来诸多不便,但长春童话般的景象却让人心旷神怡。
着急出行,市民自创办法用开水浇车。
市民用热水融化风挡玻璃上的结冰。
市民用小刀清理车窗的冰。
为了清理车辆,市民用上了锤子。
慢速行驶,堵车不堵心。
地铁乘客明显增多。
在人民大街与南湖大路交会的省实验中学门口,交警正在指挥交通,车流顺畅。
交警帮忙扫雪、推车。
基隆南街上的清雪人。
同志街路段,大型清雪车辆正在作业。
市区再次飘起雪花,自由大路上,清雪车开始作业。
“黄马甲”出动 为居民出行护航
19日一早,南关区民康街道西门里社区志愿者整装出动,“黄马甲”志愿者遍布小区庭院,清理雨后结冰坠落的树枝,疏通背街小巷,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19日8时15分许,红旗街宽平西胡同处,人行道一侧的树枝突然断裂,将路过行人砸晕。冻雨之下,医警联动,保障伤者及时救治。
根据未来7天的天气预报
这波雪“打过招呼”之后
冷空气恐怕就住在长春了
来自长春市气象部门信息:19日午后到夜间将有大到暴雪转小雪,东北风5-6级,瞬间风力可达7-8级,市区白天最高气温: -3℃,夜间最低气温: -10℃。
据气象专家介绍,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这种雨从天空落下时是低于0°C的过冷水滴,与物体碰撞立即冻结,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称它为“地油子”。
下雪虽好,可不要贪玩哦
注意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开车的看这里
降低车速 不随意超车
在雪天驾车行驶过程中,车速应较正常路况要低,要多走直线,不要轻意频繁地变道。在必须超车时也要与被超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而且在超车后也不要急于回到原来的道路上,而是要与后车拉开足够的距离后再返回原道,其实,尽量还是不要超车为好。
轻踩油门 保持车距
湿滑、冰面行车踩油门要轻,保持匀速,万不可猛踩油门猛加速。由于冰雪路面的阻力较小,要避免跟车过近,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需要加速或减速时,油门应缓缓踏下或松开,以防驱动轮因突然加速或减速而打滑。
避开路边坑洼 防止侧滑
行车时避开阴湿有坑洼处,一般情况下,阴暗潮湿的地方、立交桥下及隧道洞口等处都易结冰,当行驶到该地段时,尽量行驶在前车留下的车辙中。遇到车辆侧滑时,正确的操作方式是操控方向盘有效避免甩尾或原地掉头。应顺着侧滑方向轻打方向盘,待车身回正后,再轻踩刹车减速,直到完全控制住车辆。
避免急刹车 勿弯道急刹
在冰雪弯道或坡道上行驶时,提前减速,适当加大转弯半径并慢打方向盘。双手握住方向盘,操作要匀顺缓和,然后迅速通过,避免途中变速、停车或熄火。
保持良好的视野
雨雪天行车,视野是十分重要的,要保持前挡风玻璃、后视镜及车辆反光镜清晰干净。在开暖风时注意车内起雾的现象,一旦起雾,可用暖风吹前挡风玻璃或者将车窗开缝隙的方式及时去雾,保持良好的行车视线。
走路的看这里
在冰冻路面上走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尽量选择穿防滑的鞋子出门。
行人要身体前倾,小步走比大步走防滑效果好。 慢慢走比快步走防滑效果好。 走有纹路的盲道比走平滑的普通路面防滑效果好。 踩在松软的雪上比走在已经被压实了的“雪壳”上防滑效果好。走路时双手来回摆动,比双手插进口袋或者抱拢更能起到平衡和防止摔倒的作用。
如果在很滑的冰雪路面行走,尽量保证你的重心在前脚上,也就是所谓的“企鹅步”,或者侧行小碎步,更不容易摔倒。
如果不小心摔倒,往前摔能使身体最大面积着地。别用手腕支撑地面,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
骑车的看这里
非机动车中以骑自行车出行的最多,冰冻路面骑车时,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前方路况随时作出判断。
另外不要带过多的物品,自行车车胎充气不易过足。前行时要注意尽可能避开已上冻的车辙印迹,因为这些地方最易使车打滑摇摆。
在路上的你一定要谨记以上这几点,
注意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