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黔边行》“变”之魅力
梵净云天新闻客户端 2020-07-20 15:49:08

“边城”变“前城”    “翠翠”变“凤凰”

——《新黔边行》“变”之魅力


走在白墙黑瓦青石板上,看着一个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的姑娘迎面而来。在时空交错的瞬间,我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中的那个女子,那是江南的雨巷,那是江南的女子。或许因为我是湖南人吧,又在贵州读研和工作,忽然之间脑海里的画风又转回了湘西与黔东之间的“边城”以及边城里的“翠翠”。沈从文笔下的“翠翠”,那个像“白莲花”一样存于心尖尖上的梦幻姑娘。如今的“她”,仍保存着过去的“温婉”,却不见了以往的“愁怨”;增添了新时代的“风姿”,但仍坚守着当初的“质朴”。这一“凤凰涅槃”般的崭新形象,正是“新黔边行”的女记者彭芳蓉用她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展现给大家最温暖的画卷。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文旅新闻部、《27°黔地标》文化周刊、天眼新闻文化频道与时俱进地策划推出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大型栏目——《新黔边行》,该栏目自5月1日首推以来,引来各领域很多读者为其鼓与呼。《新黔边行》的“新”不仅在于其依托的媒介新,表达的故事内核新,还在于它呈现时空之变、人物之变的手法“新”,让读者于岁月流转中获得一种向上、向善、积极、健康的具有建设性的“变”与“不变”之间的稳定感、幸福感。


夏日荷塘


在《松桃自治县迓驾镇:三省协作 “边城”蜕变》篇章中,作者站在酉水河边一家餐馆门口,想起了《边城》开篇那段话:“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在不经意地引入中,作者唤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不管你来还是不来,不管沧海桑田还是山盟海誓,那个温暖的文化记忆符号还在,从不曾随世事浮华而远离。作者接下来写到:“餐馆老板是湖南人,餐馆用的地属于贵州,而走出这条巷子就到了重庆的地界。老板很会为餐馆增加噱头,河边立着一块木板,上书‘一脚踏三省’,这地方的特殊性便一目了然。”作者用寥寥数语便把迓驾镇的地理位置给读者介绍得清楚明了,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曾经是一个“三不管”地界,任何“道理”和“法制”在这里并不存在,一切问题都得靠拳头解决。2008年,随着迓驾镇(贵州)、茶峒镇(湖南)和洪渡镇(重庆)三地边区协作深入,打架斗殴情况逐步得到遏制,如今的“三不管岛”,也成了一个度假酒店,热情招待着南来北往的游客。这里没有省界之分,只有共享资源、共创财富的和谐景象。作者如是说:“这里曾是沈从文笔下的那个‘边城’,却也不再是当年的那座‘边城’。”跟着作者的笔触,读者移步换景、处处寻情,经历过斗转星移,归来后仍能感受到那股浓郁的“乡愁”和“乡韵”。曾经的“老、少、边、穷地区”走进了新时代,经过国家最温暖的政策“浸润”,它已“深闺出阁”,成为无数人抚慰心灵的“港湾”。


“边城”美景

“边城”已然成为“前城”,而“边城”里“翠翠”还在那里痴痴地等待吗?她还是那个被动的“她者”吗?作者给我们指明了“翠翠”的去处。在《碧江区云场坪镇:湖南姑娘贵州媳妇杨霞的矿区乡愁》篇章中,“翠翠”已化作“杨霞”,她冲出了“边城”,冲进了“城堡”,尽管“城堡”的繁华已被定格在上个世纪,但为了爱情,不是“城堡”她也不介意。“不过,她是幸运的,虽然错过了当年的一片朱砂红,但她用后来这20年见证了这里四季花开的多彩变化。”在《桐梓县:“90后”全职妈妈变身天麻种植大户,助力乡村女性脱贫》篇章中,“翠翠”已化作了“刘丹”,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走了一圈后,皮肤白皙、娇小瘦弱的她,连野草和兰花都分不清楚的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归园田居,在狠补农业知识以及实践考察之后,她成立了贵州黔北天麻开发有限公司,成为了当地带领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领头羊”,也由当初的“外来妹”变成了田间地头妇女们的女儿、姐妹和亲人。于今,在团县委的推荐下,她更是与时俱进,做起了网络直播带货,向网友们推荐桐梓县土特产大礼包,在短短的10多分钟里卖出了5000多元的产品,这个成绩让她非常满意……

刘丹直播卖天麻。陈娟 摄
刘丹直播卖天麻。


 迓驾镇是贵州无数个“边城”的缩影,而“杨霞”“刘丹”也是无数个“翠翠”中的代表,他们都是贵州脱贫攻坚故事画卷中的一个窗口。从这个窗口望出去,你可以看到沾满露珠的山花,听到带着乡音的“土味情话”,闻到混合着泥土芳香的“人间烟火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