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界最全能、最风格化、最不知疲倦的设计师去世了,再见,卡尔 | 新空云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卡尔·拉格斐( Karl Lagerfeld ), 20 世纪和 21 世纪最多产的设计师,职业生涯一己构成当代奢侈时尚产业原型的人,于周二在巴黎去世。享年 85 岁。

香奈儿集团在周二宣布了他去世的消息。

“他代表着时尚的灵魂:不安、前瞻、狂热地关注着我们不断变化的文化,胜过我认识的任何人。” American Vogue 编辑 Anna Wintour 在 2015 年英国时尚大奖,向拉格斐颁发杰出成就奖时说道。

2012 年 11 月,拉格斐个人摄影展 Little Black Jacket 开幕前。图片版权:视觉中国

自 1983 年和 1965 年以来分别担任香奈儿以及 Fendi 的创意总监,同时创立了自己的时装线,拉格斐就是时尚多语种的化身,能够同时在多个不同品牌的语言间随意切换(更不用说其语言能力本身:他能用英语、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阅读)。

在 80 多岁的年纪,当他的大部分同龄人在游艇或庄园中安享退休生活时,他仍保持每年平均设计 14 个新系列的频率,从高定到高街,还不包括合作款和特殊项目。他“时尚与华丽的坎普风”(high fashion and high camp)标志性组合吸引了蕾哈娜、摩纳哥的卡罗琳公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拉加德和朱莉安娜·摩尔。

“当你工作时,灵感就会出现。”他 83 岁时曾在 Fendi 大秀的后台说道。也正如此言,拉格斐从未停止创作。他同时也是一名摄影师,作品曾在巴黎美术馆( Pinacothèque de Paris )展出;一名出版商,出版了自己版本的 Steidl Edition 7L ;还是 2002 年知名饮食书籍《卡尔·拉格斐》的作者,讲述了他是如何成功减掉 92 磅的。

然而,他最圆满的使命还是作为自我神话的缔造者。

一个自己打造的“卡通形象”,墨镜、打松的马尾辫、黑色牛仔裤、无指手套、浆状衣领、 Chrome Hearts 的首饰以及强迫症一般对健怡可乐的爱好,他达到了一个如此级别的全球声誉和争议,以至于 2014 年,玩具商美泰( Mattel )与其合作设计的芭比娃娃—— 200 美金的卡尔芭比,在不到一个小时之内就售罄了。

他有很多的别称,“天才”、“凯撒”或是“被过誉者”。他对时尚的贡献并不在于创造一个新的标志性侧影,像 Cristobal Balenciaga , Christian Dior 和 Coco Chanel 这些设计师所做的那样。

而是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师:形象改造师。

这意味着,创意力量登陆经典品牌的顶端,并通过识别其剪裁的标志性符号来对其重新定义,添佐一丝不敬和流行文化然后一举将其打入潮流的前沿。

当然这不是他的原话。他的原话是:“香奈儿是一个机构,你必须像对待一个妓女一样对待一个机构——然后你才能从她身上得到一些东西。”

这种做法如今几乎已经成为业内标准的一部分,但在拉格斐被香奈儿聘用之前,在这个品牌几乎要淡化成一堆高高在上的香水和化妆品之时,这还是个新奇又让人吃惊的想法。

他敢于采取行动,在数十年不断取得的成功之下仍旧如此,不仅改变了香奈儿的财富状况(据称现在每年收入超过40亿美元),还改变了他自己的形象。

这也为后来的设计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从Tom Ford(用同样的方式改造了Gucci)到John Galliano(Dior),Riccardo Tisci(Givenchy)到Tomas Maier(Bottega Veneta)。

1984 年 1 月,拉格斐加入香奈儿之后的第一个春夏系列时装秀,他和发型师一道调整一名模特的造型。图片版权:视觉中国
 

一个“时尚现象”

那些意图批判拉格斐的人将他形容为“个人造型师”( styliste ):通过赋予已存在的物体其他目的而创作出作品的外形,而非发明新东西。然而他拒绝认可“时尚即为艺术”、“设计师是受折磨的天才”这一概念,他的目的其实更贴近于机会主义。

他曾说,“我想成为集合多国时尚现象的个体”。

实际上,只有一样东西能与他在设计方面的产出竞争,那就是他作为名言大师喷涌而出的金句——它们实在太丰富,以至于可以被收录成一个合集出版,即 2013 年的《卡尔的说话之道》。

在此摘录一下,“运动裤就是失败的代言”,以及“我是个很接地气的人,但不是这块地”。

他的这些句子里是否蕴藏着真相无关紧要(不管怎么说,概念上可能是真的,或者当时是真的)。对于很爱在玩弄“过去”上发挥创造力的拉格斐而言,真相是个能够被轻松替换的概念。比如他的出生日期就一直存在争议:是香奈儿坚信的 1938 年,还是传记作家 Alicia Drake (*著有拉格斐传记 The Beautiful Fall: FashionGeniusand Glorious Excess in 1970s Paris,被拉格斐控告侵犯隐私)声称的 1933 年,或者是他在 2013 年告诉 Paris Match 杂志的那个日期,1935 年(汉堡家族系谱社团称他出生于 1935 年 9 月 10 日)?

他个人的放肆倾向是不断突变的时间、人物与准则集合。他最怕感到无聊。他的对话(或者说独白),在一个句子里可以从瑞典女星安妮塔·艾克伯格在许愿池嬉闹,跳到 1920 年代的富有女人如何在白釉皮床单下睡觉,再跳到丹麦童话插画家凯·尼尔森。他唯一的盲点是自己有限的生命,于此,他拒绝认同。

正如他在 2008 年纪录片《揭秘拉格斐》中说的那样,“我不想真实存在于其他人的生活,我想做个幻影”。

卡尔-奥图·拉格斐出生于汉堡。他的父亲奥图·拉格斐是位富裕的管理总监,在一家美国奶制品公司的德国分部任职。他的母亲伊丽莎白·巴尔曼是奥图的第二任妻子。他有两个姐姐,亲姐姐玛莎·克里斯蒂安妮和共享一半血缘的西娅。

他的母亲被公认是唯一一个对这个早熟男孩起到重要影响的人物。拉格斐经常提起他并不爱自己的童年。二战期间,他们一家在父亲的带领下搬迁至德国北部的一个小镇,卡尔需要穿着正式制服、打着领带去上学,那套服装并不适合他。

“我 14 岁的时候想抽烟,因为我妈当时抽得跟疯了似的。” 他说,“但我妈说了,‘你不应该抽烟,你的手又没那么好看,到时候你一抽烟别人就能看出来’。”

拉格斐说,自己迅捷的演讲思维和长篇大论的对话引用,都要归咎于当年和母亲的相处。在 2013 年林肯中心一次公共采访中,他告诉演员杰西卡·查斯坦,当他的妈妈问了一个问题时,他“必须得答得快,还得答得有趣”。

“如果我 10 分钟后才想好要怎么说,她会扇我的。”

卡尔 10 岁就逃到了巴黎,虽然他既没进艺术学校,也没受经典的时装教育。在 1954 年,18 岁的他参加了一个“国际羊毛协会”举办的时装设计大赛(现更名为国际羊毛制品大奖),在外套类别中拿到了大奖;当年也还是青年设计师的伊夫·圣·罗兰,拿走了裙装类冠军。

拉格斐之后被皮埃尔·巴尔曼的设计部雇佣,待了 3 年后又去了让·巴杜。他在那工作了 5 年,然后决定牺牲这份精英职业,在成衣界开始崛起的 1960 年代做一名自由设计师。

他为 Krizia、Ballantyne、Charles Jourdan 和 Chloé 都做过设计工作,他在 Chloé 待了 10 年,为其做出了标志性的颠覆设计,在此过程中和创始人加比·阿格伊奥越来越亲近,也开始显露出他对于传统和权威标志性的不屑一顾。

同样的方法他也用在了 Fendi 上。从 1960 年代中期开始,Fendi 家族请进了拉格斐,拉格斐将 Fendi 无聊的中产阶级调性改造成了现代的嬉皮风格。

2008 年 10 月,香奈儿时装秀。图片版权:视觉中国

引入“ Fun Fur ”

在处理貂皮等昂贵皮草时, 卡尔·拉格斐不愿过于小心谨慎。相反,他把毛刮掉、染色、裁成流苏,创造出“ Fun Fur ”的概念,并由此延伸出 Fendi 经典的双 F Logo。

Fendi 家族第三代传人中唯一仍参与品牌运营的 Silvia Fendi 记得,即便那时她还只是个孩子,只要“卡尔来了”,她就知道“会有特别的事发生,我需要认真看和听”。

卡尔·拉格斐也开始收藏各式各样的东西:家具、书籍、杂志,甚至是公寓。他喜欢深挖几十年前发生的美学运动,从艺术装饰风格(Art Deco)到孟菲斯( Memphis )、包豪斯( Bauhaus )再到航空时代,然后又抛弃它们,不带一丝留恋或情感地把自己精细采购分类的藏品拍卖掉(据了解他的人说,他在个人关系中的处理方式也是如此)。

1982 年,他离开 Chloé ,加入香奈儿。这是他第一次回归高定,并从次年起开始推出成衣。事后证明,这可以称得上天作之合。 香奈儿有丰富的象征性元素,如珍珠串、山茶花、粗花呢、大写 C Logo。拉格斐把它们当成自己的玩物,尽兴演绎。

一张初代超模的照片充分体现了拉格斐对于打破传统的执着:Linda Evangelista、Claudia Schiffer、Christy Turlington 骑在摩托车上,身穿淡彩色粗花呢迷你裙套装,头戴骑士帽。当时的女性希望打破玻璃天花板,不再愿意沿袭陈规旧习。拉格斐就把香奈儿变成了她们前行的盔甲。

他的作品非常清晰地表达了当下的时代精神。早期缪斯 Ines de la Fressange 随后被选用拍摄法兰西国家象征“玛丽安娜”( Marianne )半身像。不过,由于不愿意和他人分享这位超模,拉格斐很快结束了这段合作(尽管数年后两人握手言和)。

香奈儿备受明星追捧,拉格斐则欣然抓住随之而来的营销机遇。他和导演 Baz Luhrmann 、演员 Nicole Kidman 合作拍摄推广短片,随后又将“暮光女” Kristen Stewart 和“菲董” Pharrell Williams 作为新片系列的主角。

随着社交媒体热潮的到来,拉格斐也很早就意识到,广泛传播的图像如何能将一场行业发布会转变为能在数字丛林中激起回响的大秀。他从瑞典拉来 265 吨的冰山,或者在秀场建起飞机航站楼、啤酒店或超市(里头装满香奈儿洗碗液和意面),把这些都塞进他的秀场首选——巴黎大皇宫( Grand Palais )内。

2013 年 7 月,第一家拉格斐概念店开业,以拉格斐和他的猫为原型的人偶。图片版权:视觉中国

伏在奢侈圈膝上的猫

然而,当职业生涯达到前所未有的宏大时,他的个人生活仍然是一个谜。拉格斐独自生活在巴黎左岸一间被书和时装填满的公寓里,和一只叫 Choupette 的伯曼猫相依为命——这只猫也随主而贵,拥有私猫佣人、枕头、钻石项链和 Instagram 账号。在林肯中心,他的个人藏书大约有 30 万册。他曾告诉英国《独立报》的 Susannah Frankel ,自己拥有超过一千件标志性的 Hilditch & Key 白衬衫。

尽管他旅行的随从人员总是不断变化,拉格斐与他的教子 Hudson Kroenig 近年来似乎关系稳定。作为拉格斐最喜欢的男模之一 Brad Kroenig (他从前的香奈儿大秀御用模特)的儿子, Hudson 经常与拉格斐一同出现在秀场 T 台上,向观众致敬鞠躬。

有些讽刺的是,虽然他在 1984 年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拉格斐系列从未到达香奈儿和 Fendi 那样的成功以及受欢迎程度,以至一些否定者暗示拉格斐只有在他人的愿景框架下才能表现最佳;而他的拥护者则辩称,他只是单纯的没有足够的时间(他的个人品牌所有权数次易手;投资方包括 PVH、 Apax Partners 和 Tommy Hilfiger )。

虽然时有传言说拉格斐生病了,即将退休,但他从未这样做过。他与香奈儿和 Fendi 签订了终身合约,并决定履行到底。如果被问到他一定会这样说,停下来的那天就是他停止呼吸的那一天。

拉格斐经手了如此多数量的大秀、商店运作和宣传活动,巴黎市长 Anne Hidalgo 在 2017 年授予了他这座城市的最高荣誉——巴黎市奖章,以表彰他为这座大都市作出的贡献。

在他职业生涯的末期,时尚界萦绕着诸如“设计师们是否被索取过度”之类的问题,拉格斐则对这些言论不屑一顾。

“请不要说我努力工作。”他对《独立报》的 Frankel 女士说,“没有人被迫做这项工作,如果不喜欢他们就应该换一个。人们买礼服是为了快乐,而不是为了听谁替一片塔夫绸呕过血。”

他的自命不凡无法永恒,而只是流行一时,然而,凭借卡尔·拉格斐这个个人形象,他可能已经让两者都实现了。


翻译:张依依、顾天鹂、刘璐天

题图与长题图版权:视觉中国

© 2019 THE NEW YORK TIMES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