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疫情防控资金绩效评价的逻辑规程
中国财经报 2020-03-30 11:18:58

疫情防控的宝贵资金如何花在“刀刃上”,既不能挥霍浪费,也不能让资金“躺着睡大觉”,考验着各级政府部门的智慧。

根据财政部公布数据,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9.9%,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2.9%,“双降”特征显现。可以说,创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27年以来同期收支最低增幅。那么,当前公共预算收支形势下更要讲求绩效管理。

经过多年探索,中央和地方绩效评价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以来,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已经实现全覆盖,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预算部门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常态机制基本建立。具体到操作层面,也被称为绩效评价工作中的“7W”工作法:即为什么评价(Why)、评价什么(What)、谁评价(Who)、用什么评(What)、什么时候评价(When)、怎么评价(How)、评价结果怎么用(How),指导各部门、单位在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时有效规避问责风险。

那么,应急条件下的绩效管理如何开展?对疫情防控资金的绩效评价如何着手?

首先应夯实用绩效对冲风险的意识,应急条件下的绩效管理就是遏制风险蔓延,应急支出绩效目标就是对冲公共风险,防止衍生风险、贪腐、大包大揽、极端防控导致的浪费等。“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各地要及时对相关财税政策落实和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开展绩效评价”,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意见》,根据突发事件处置的轻重缓急,探索构建应急管理预算支出框架(EMBF),严格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导向下的支出管理。

其次要分层级设计绩效目标,区别中央和地方设计不同的绩效目标和指标,对公共卫生防疫支出、专业救援人员的训练和民众的危机培训演练费用支出、专业机构科研支出等,“要围绕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的时效性、公平性、有效性开展评价。”

再其次要分区域评价政策和资金产出效果。在绩效目标导向下,突出对中西部地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出绩效评价,提高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当然,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政策和资金是否及时、精准到位,资金补助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还要突出基层政府落实政策绩效评价,着重加大农村公共卫生、基础医疗设施投入,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有效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当然,“资金分配是否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防控政策和资金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基层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绩效评价重点。

最后要建立灾后预算绩效评价报告制度,健全重大应急管理项目支出绩效动态监督机制和终身责任追究机制。系统总结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作为调整完善财税政策、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