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成为思政课的生动素材,访谈式讲课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8日,辽宁科技大学举行的新学期第一节线上思政课获得了学生75446次点赞。大学生们觉得这样的思政课既有趣,又能入脑入心。
当日,2万余名科大学子通过云端隔屏收看了思政第一课。本次课程采取访谈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颖形式。由三位老师担任访谈嘉宾和主讲教师,张金玲副教授担任主持人。
真实的人和事最能直抵人心。基本原理概论教研中心主任陈烨在访谈中讲述了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的诸多可歌可泣的平凡英雄的故事。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中心主任崔璨副教授从疫病的历史说起,具体介绍了新中国所取得的巨大防疫成就。并结合这场新冠肺炎防疫战,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及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等角度多维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泽教授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网络谣言,进行了心理原因和现实原因的分析。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舆论,提高政治鉴别力,关注权威发布正向能量,不被谣言利用和误导。同时,他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疫情防控期间保持良好心态的途径和方法。
生动的战疫故事和素材将家国情怀、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担当的理论说教融入其中,让学生更为生动直观的理解和领悟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使命。思政第一课播出后,收到了广大学生的强烈反响,获点赞数75446次,并纷纷在网络平台发表感想。
通过这堂思政课的引领,让大学生们在疫情中读懂了生命的脆弱,读出了亲情的可贵,读出了对民族同胞的深情,读懂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如果说疫情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这堂战“疫”时期的“人生大课”就是一次思想阵地上的进军号,让思政教育有了别样的温度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