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时节,除湖北之外,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清零,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春天不远了。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汤渝杭 摄
尽管疫情得到了明显控制,但“白衣战士”依旧冲锋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场;而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白衣勇士”——危货押运员刘先军和司机黄建辉,仍然每天用防护服把自己武装得密不透风,默默地为抗击新冠病毒清扫“战场”。
每天迎着朝阳出发,选择远离人群密集的专门运输路线,跑6个县区,收运13家医疗机构的涉“疫”医疗废物,往返行程335公里。这是惠州市宝业医疗污物处理有限公司危货押运员刘先军和司机黄建辉自1月19日以来的日常。
“市中心人民医院是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之一,这里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最多,每天产生带有新冠病毒的医疗废物大约200公斤。”有着“MERS”医废收运处置经历的刘先军今年51岁,入职12年,从烧锅炉干到危货押运员,被大家称为“老黄牛”。“虽然收集转运新冠病毒废弃物这个活很危险,心理上当然是有点害怕的,但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既然公司把这个活交给我,就要把它做好!”面对每天潜在的危险,刘先军很坦然。
出租车司机出身的黄建辉虽然是驾驶员,但“分工不分家”,干起活来是一点也不含糊。家住市中心人民医院附近的他,每天都要从家门口经过,可自1月20日接到收集新冠肺炎医疗废物任务以来,他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和老刘每天搬运这些毒垃圾,实在不敢回家。”
黄建辉说,以前每天不管多晚,他都要回家陪孩子和家人,但是现在因为从事的活比较特殊,每天从家门口过也不敢进,除了嘴馋让妻子炒两个菜,放到医院门口保安亭时能远远看见妻子一眼,他吃住都在公司,与两个女儿和父母的联系,就是每天晚饭后的微信视频电话。
“新冠病毒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是疫情医废处置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彻底切断病原体‘二次污染’的关键环节。” 惠州市宝业医疗污物处理有限公司主管张桥贵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他们以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医废处置服务,对医疗废物做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日产日清,确保涉疫医疗废物处置及时、有序、高效、无害化。
据统计,今年1月20日至2月29日,惠州市共产生医疗废物359.09吨,其中新冠医疗废物35.82吨(含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医疗废物)。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李松权 汤渝杭 通讯员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