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顺庆医疗:撑起百姓“健康伞”
今日顺庆 2019-12-19 15:18:06

今日顺庆 谷芳

从“望闻问切”到高精尖诊疗仪,从低矮老建筑到宽敞明亮的门诊大楼,从“赤脚医生”到专家团队,从大病靠拖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一项项惠民政策相继落地,顺庆区就医环境不断改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的美好愿景已成为现实。

看得到病 就医环境不断改善

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大楼拔地而起,病房内,空调、电视、热水、独立卫生间、陪护床等一应俱全……今年88岁高龄的刘德玉,在顺庆区妇孺医院行医36载,亲眼见证了医院的蝶变,时代的发展。

1998年,产科护士长带领护士在查房

妇孺医院创办于1943年,以妇产科、儿科见长。1949年末,有建筑2栋,病床8张,医护工作者10名。“1952年,我初到妇孺医院工作时,整个医院不过100平米,仅设有妇产科、儿科,其中,妇产科有2间病房,4张床位;一个听筒、两掌、一指就是一位产科医生的全部本领。”刘德玉回忆道,由于医院床位极度紧缺,每天晚上,刚生完孩子的妇女便由家人用人力黄包车连夜拉回家。

1994年,护士康有黎在婴儿室护理婴儿

现在的新生儿护理情形

“改革开放后,老牌医院提档升级快马加鞭,诊疗科室日臻完备;新医院、新诊所如春笋般涌现,此时,我们医院也迎来了机遇。”刘德玉介绍,1993年底,妇孺医院诊疗科室扩展至25个,医院建筑总面积拓展到9000多平方米。“如今,医院改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建成后,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新增床位500张。”得知医院再次扩容,刘德玉笑得像个孩子。

1999年,B超室庞琳在给病人做检查

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

妇孺医院就医疗环境的改善只是顺庆区医卫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提升就医环境,近年来,全区积极推进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该区卫健局局长罗锦昆介绍,目前,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75个,其中,村卫生室248个,医院50个,包括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等三甲医院;开放病床近万张,千人口病床数13.4张,是全国水平的2.5倍;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万余名,每千人口医师5.3人,每千人口护士6.9人。

2017年,顺庆区妇孺医院开始改扩建

“为让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更广,我们始终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罗锦昆表示,近5年来,全区卫生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近4亿元,市中医医院金鱼岭院区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市中医医院南院区改扩建、区急救中心完工投用,县级医院改扩建项目、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齐头并进,即将投入使用。

看得好病 医学人才结构优化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顺庆区医疗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医疗硬件上,医疗队伍建设、服务质量也飞速提升。”12月18日上午,记者在顺庆区妇孺医院门诊大厅看到,一个个患者有序排队,不约而同地挂了专家号。

1958年,护士长王光群在病房护理婴儿。

护士给新生儿做护理

顺庆区妇孺医院院长杨大志介绍,经过70多年的发展,该医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私人小诊所,蝶变为一家公立二级甲等妇儿专科医院。“我院妇产科、儿科是川东北片区最具实力的市级重点专科,医院年门诊量突破23万余人次,各项成果的取得与人才队伍建设密不可分。”杨大志表示,目前,医院现有医护工作者400多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0%。如今,给患者看病的多是“业内专家”或者“专业化医师团队”。

“在改革开放前,村子里,子承父业、师徒传授的‘赤脚’医生是治病救人的主力军;在城市医院,知名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医生为数不多,硕士研究生寥若晨星,博士学历的医生想都不敢想。”谈及医疗卫生领域人才结构的大变化,杨大志深有感触。

如今,医院环境大改变。图为医生在新生儿科室查房

“目前,辖区各类卫生技术人才万余名,研究生、博士生超1400人。”罗锦昆介绍,近年来,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顺庆建成5个“名医工作室”,通过“传帮带”培养专科后备人才,巩固人才梯队。同时,还通过考核招聘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选派业务骨干进修培训,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成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培养人才。

罗锦昆表示,为加快发展,各级医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专科建设、提升服务。目前,市中医医院荣升“三甲”,区人民医院、区妇孺医院拟创“三乙”,潆溪中心卫生院建成“二乙”;全区共建成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区人民医院针灸康复科,区妇孺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妇产科、儿童保健科等11个省、市级重点专科。“此外,我们还通过医共体、医联体、专科联盟、医疗集团建设,和知名医院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罗锦昆介绍。

看得起病 医疗保障红利满满

“小病靠捱,大病靠拖。”“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曾是群众看病负担沉重的真实写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经济发展,一系列惠民政策出台,政府财政投入逐年加大,顺庆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群众“看得起病”的美好愿景已成为现实。

12月3日,顺庆区双桥镇长桥村贫困户冯泽永,因病前往该区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为让他安心治病,医院安排他“先诊疗后付费”。“住了半个多月的院,总费用 1.5万多元,通过医保基本医疗、医保兜底、大病报销等政策共报销了90%,自己只花了1500多元,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12月18日上午,刚刚结账出院的冯泽永告诉记者,自己年过六旬,患有严重的肺心病,多亏了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自己才能无后顾之忧。

顺庆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不断夯实基本医疗保障,才能提升百姓获得感。“近年来,我局始终坚持应保尽保原则,积极协同卫健局、民政等部门,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缴费资助政策,做到‘一户不漏’。”该负责人介绍,目前,顺庆区职工参保近7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40余万人,其中财政资助参保近40万人,参保率达100%。今年,区属贫困人员看病住院费用报销超5000人次、金额达1700万元,其中医保兜底400余万元,精准门诊报销300余万元。

“为切实解决看病拿药少垫付、费用报销少跑路,实现医保报销更加便民利民,全区还加速推进‘三特’跟踪服务医保费用报销定点医药机构联网直接结算工作。”该负责人说,全区医药机构已经全部开通特殊门诊联网直接结算,区内所有医院全部开通特殊疾病跟踪服务联网直接结算。

据了解,为方便群众就医,顺庆还在加快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目前,跨省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测试与未开通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省内异地门诊联网即时结算的测试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今年底,顺庆区将在实现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省内异地门诊联网即时结算的基础上,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届时,不仅惠及长期居住、生活、工作在顺庆的群众,也将惠及外出务工的顺庆群众,以及来顺庆投资创业的外地群众。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