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同合村:“三好”让“软弱涣散”的党支部脱胎换骨
河池日报社新河池客户端 2019-11-15 18:37:43

  “能被自治区组织部评为四星级党支部,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同合村党支部书记沈正云说道,今年9月下旬,得知消息后,村民们喜上眉梢。

  殊不知,同合村党支部光鲜的背后,曾于2017年上半年被县委组织部定性为“软弱涣散”党支部。两年脱胎换骨,同合村如何做到的?

同合村。

做好领头克难题

  同合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47亩,2015年精准识别时,658户村民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3户,贫困发生率28%。由于发展思路不足、能力不够,2017年上半年,同合村党支部被该县委组织部定性为“软弱涣散”党支部。

沈正云支书免费开自家挖掘机处理村集体经济火龙果围栏。

  2017年中下旬,在燕洞镇党委的支持和后援单位的帮助下,同合村通过村民推举,选举了该村经济能人党员沈正云为村党支部书记,并配好支部班子成员。从那时候起,沈正云把自己的生意交给了小舅子打理,自已专心从事党支部工作。他严要求、高标准地对待自己及班子成员,转变思想观念,把能带领群众致富年轻人拉拢起来,使党支部充满活力。

村民们在修建至云盘山的水泥路

  如今,合同村不少屯级路已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群众称赞夜景。两年来,在沈正云的带领下,先后争取到2000多万元投入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通过改造全村人饮工程,已实现户户接通自来水管网,目前已协调到有关部门对水源蓄水坝进行整修以及其他供水配套设施等;建成云盘山5200米道路砂子路项目,结束了当地群众牛牵马驮人背农产品的历史,近日又争取到400多万元建设水泥硬化路;争取到200万元用于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争取到近80万补助资金完成19户危房改造、23户门窗安装和1户加层扩建......

云盘山下的东项梯田。

  一个个项目成功落地,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满足感和幸福感。2018年,同合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经核验,整村实现了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8%下降到2018年底的2.41%。

建好队伍拔穷根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同合村已逐步形成“一个年轻党员一面旗”,全村现有党员50名,其中女党员10名,35岁以下党员9名,预备党员2人。

核桃管护。

  46岁党员刘兴达参加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后,建立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在弄洞务建了小蚕共育室,为当地蚕农提供小蚕,并免费提供种蚕养蚕技术指导,目前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村已有100多户种桑1100多亩,养蚕300多张,年收入200多万元;36岁女党员潘玉洁放弃在外务工优厚的工资收入,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办起的村级幼儿园,解决了全村小朋友入园难的问题;31岁党员潘宗义原在安哥拉工作,现已回乡成为全村的脱贫产业技术指导员......

蚕茧丰收。

  如今,同合村已拥有三个主导产业、一个宣传橱窗、一个综合文化室、一个室外活动场、四支业余文化活动队伍、一套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机制,且无“五乱”“三风”现象,实现了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社会和谐,村民安居乐业,生活美满。

选好产业谋富路

  没有产业,何以致富?

  建好队伍后,培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成为了大家齐心解决的问题,在各级部门和新一届村委会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大力发展油茶种植、种桑养蚕、核桃产业和劳务输出等,带动全村人民走向脱贫致富的文明之路。

同合村小谷鸡养殖基地一角。

  同合村党支部盯紧我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油茶低改技术推广以及加强对油茶的管护,提高亩产量,全村目前种植油茶已达2500多亩,覆盖全村550户,成为全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通过大力抓好种桑养蚕项目,充分利用同合村种桑养蚕的传统,鼓励群众继续扩大种桑养蚕的规模,目前全村农户种桑面积有1100多亩,养蚕年收入200多万元;加强对核桃产业的护理,现共种植核桃树1215亩,覆盖全村所有农户;争取到160万元建设的小谷鸡生态养殖场基础建设,12个鸡舍已全面竣工,并协调到上级通过奖补的办法为52户贫困户建设52处标准家庭鸡舍项目......

同合村火龙果产业。

  以布里屯王明利为首的巴马伟利广佛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100多亩的广佛手药材和罗汉果;以弄洞务屯潘宗朝为龙头的“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带动了200多户农户种桑养蚕,年收入300多万元。此外,还鼓励富余劳力外出务工,2018年全村外出务工600多人,年收入1800多万元,外出务工已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建设的火龙果生产基地,2018年有3万余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2019年将超过5万元。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韦玉厦 通讯员 梁绍恩;编辑:罗艳江 )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