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绿水望碧空 山间吸“仙”气
河池日报社新河池客户端 2019-10-15 01:40:08

“好美啊!”“今非昔比了。”如今,河池城区的朝阳、蓝天白云、晚霞,常常被市民晒在交际圈中。

近年来,我市围绕开展营造“三大生态”实施“三大攻坚”六大行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严格依法保护环境,推动监管执法全覆盖,大力整治重点环境问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持续好转态势。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矿区粗放型开采遗留的废旧矿窿、砒霜厂、涉重金属尾矿库等,给河池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河池深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几十年来,河池市委、市政府向环境污染宣战,誓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

1972年3月22日,河池地区卫生局主持召开工业“三废”污染调查座谈会,建议尽快成立环境保护机构;时至今日,河池已有生态环境局、监测站、监察大队、应急和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等环保机构共30个。

为了能实现蓝天绿水,还群众一片净土,河池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三类目标,突出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河池作为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域,时刻保持监管的高压态势,把日常监察与环境保护大检查、大清查大整治“回头看”等专项检查相结合,采取交叉检查、夜间突击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辖区企业进行监管。

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公布2019年1月至6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情况,河池市排在全国第7名。在205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我市龙岩滩水库、红水河、龙江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此外,目前,全市酿酒、优质饮用水产业产能、产值稳居全区第一,丹泉、巴马丽琅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我市还编制实施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攻坚方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制定《河池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方案》《河池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等,持续开展控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燃煤锅炉污染及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油烟等污染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2019年1月至9月11日,全市没有发生较大、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中心城区(金城江区)环境空气实际监测254天,优良247天,优良率97.24%;其余10个县(区)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河池市成为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面对先行区建设初期缺人、缺钱、缺技术的局面,我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摸索出“政府管家+总设计师”的先行区建设服务模式和“六统一”的项目管理模式。

2019年7月,生态环境部召开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经验交流暨现场推进会,我市受邀在会上宣讲探索西南欠发达地区土壤污染防治模式的经验,为国家提供在土壤污染综合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十二五”期间,全市治理了被重金属污染的河道17.5公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1505亩,完成23项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和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安全处置重金属工业废渣26万吨,安全转移、处置遗留危险废物6102.63吨;完成30家涉重企业升级改造,年减少废水排放量1011.51万吨;减少环境风险点42处。

2016年至2018年,我市共获得中央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专项资金7.8亿元,支持40个项目建设。2018年,全区26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入选中央储备库A类项目,河池有21个项目入选,占全国入库项目总数的6%,申报与入选A类库比例100%,设区市入库率排名全国第一。通过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节约国家治理资金达1.05亿元。

此外,我市积极组织各县(市、区)进行自治区级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2011年至2018年,全市共有366个行政村顺利通过自治区、市两级审查获得生态村命名,其中自治区命名生态村245个;全市通过自治区级审查获得生态乡镇命名的乡镇13个。

截至目前,河池森林覆盖率达70.05%,排在全区前列;生态公益林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位于全区前列;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全区前列;先后荣获自治区卫生城市、广西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山清水秀生态美”成为金字招牌,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韦玉厦 通讯员 付发想;编辑:罗艳江)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