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1+N”监督模式护航产业扶贫显成效
河池日报社新河池客户端 2019-09-30 15:45:34

“提供虚假材料,提前报账违规套取扶贫产业项目资金21万元。”都安瑶族自治县雅龙乡胜利村“两委”干部蒙某等3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责成立即整改。

“虚开发票套取马铃薯种植产业扶持资金137772元。”南丹县城关镇中平村村委副主任吴某受到开除党籍处分……

近期,在市纪委监委的案件通报中,不少都涉及产业扶贫。河池是广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大力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为使这些扶贫产业健康发展,真正惠及群众,市纪检监察机关推行“1+N”扶贫产业监督模式。全市11个县(区)从“十大百万”扶贫产业中选取本县(区)主导的1个重点产业作为监督抓手,兼顾1至2个项目作为监督重点,形成独具本地特色的 “1+N”扶贫产业监督模式。如,天峨县纪委监委以食用菌、核桃产业为抓手开展“一检二查三达到”行动、东兰县纪委监委出台全程跟进监督检查护航油茶产业发展方案、都安县纪委监委开展贷牛(羊)还牛(羊)执纪监督问责工作……

“重点是监督检查在发展‘十大百万’扶贫产业中是否存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虚假招投标、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腐败问题。‘1+N’ 扶贫产业监督模式增强了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市纪检监察机关以行“1+N”扶贫产业监督模式带动大扶贫监督,全市共收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692条,立案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63件,结案40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93人,组织调整或处理46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

市纪委通过推行“1+N”监督模式,倒逼各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日益显现。今年以来,河池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直接带动26万群众增收,全市95%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零突破,形成扶贫产业监督与脱贫攻坚工作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沈应佳 通讯员 黄 生;编辑:罗艳江)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