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央视为何两次聚焦南充顺庆棚改工作
今日顺庆 2019-08-15 18:08:27

  

今日顺庆 刘洪和 黎涛

8月14日晚8点,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南充市顺庆区棚户区改造后居民乔迁新居为切入点,深入报道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居住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整期节目用了近三分钟的时长反映南充顺庆的棚户区改造工作,这是继2018年4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以《告别“仓库房”》为题,专题报道之后,央视第二次聚焦南充顺庆棚户区改造工作。

(视频截图)

连续两年,央视两个极具影响力的专题节目为何都聚焦南充顺庆区棚户区改造?

在央视聚焦的背后,其实是顺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序推动棚户区改造,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的“为民情怀”真实写照。近年来,顺庆区立足实际、超前谋划、创新机制、主动作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封闭实施、整体联动的“四位一体”模式推进旧城棚户区改造,探索出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为核心内容的棚户区改造“南充模式”,创造了“顺庆棚改速度”,让10万余棚户区群众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转身。

民生工程 圆近4万户居民安居梦

清泉坝位于顺庆城区北半城的嘉陵江边,和上中坝、下中坝、南门坝等地一样,曾是几代“老南充”人心目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曾经,清泉坝辖区内养殖户聚集、污水横流,地势低洼,每遇江水暴涨、内涝成灾;2009年,顺庆区委、区政府决定将该片区纳入棚户区改造。如今,清泉坝高楼林立,商家云集,繁华初现,完成了由“城中村”到城市“新地标”的华丽转身。

2018年的清泉坝

72岁的何全英系该区舞凤街道将军路社区居民,是棚户区改造的受益者之一。日前,记者来到她现居住地——尚水佳苑小区,但见宽敞的客厅收拾得井井有条、地板擦得发亮,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小区外面绿树成荫,健身器材应有尽有。“党的政策好啊,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这么好的房子。”看着自己的新居,何全英感慨道。

何全英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视频截图)

改造前,何全英一家5口居住在靠嘉陵江边的棚户区,房子低矮破旧,出门爬坡上坎,交通十分不便,水电线路老化欠压,洗衣做饭冲凉均有诸多不便,且并没有接通天然气,靠烧柴草、蜂窝煤煮饭。加之房屋处于临江低洼地带,一旦遇到暴雨洪涝灾害,随时提心吊胆的状态。

 “那个时候,做梦也没有想过买新房子嘛!”2014年,顺庆区启动将军路社区双女石棚户区改造,何全英一家得到90多万元安置款。2015年,她花70多万元在尚水佳苑小区购买了一套124平米的江景房,新房子共三室两厅,位于13楼。

2013年的清泉坝

今年61岁的袁正国与何全英一样,棚改前,袁正国一家居住在舞凤街道清泉坝社区棚户区。“那时候居住环境真糟糕。”袁正国说,他家离养猪场仅有300米距离,一年到头,空气中都是猪粪味道,晚上睡觉都不敢开窗,居民乱扔垃圾,房屋被垃圾包围……他和家人做梦都想搬离这样的环境。

很快,袁正国的梦想成了现实。2010年,顺庆区政府统一规划,将清泉坝片区纳入棚户区改造。2017年5月,袁正国一家如愿选到自己心仪的房屋,电梯公寓,三室一厅,面积达105平方米,另外一套两室一厅“6+1”的楼房,面积达80多平方米,水、电、气一应俱全,而且小区健身器材、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就连居民的生活习惯都改变了,过去垃圾乱扔乱倒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小区外的环境比过去自己家里都要收拾得干净。家门口就是超市和学校,购物、孙子上学什么都不用愁了……

如今,搬进新家的袁正国老两口过起了“退休工人”的生活,老两口每月退休工资2500元,妻子白天逛逛公园,晚上和好友跳跳坝坝舞,甚是惬意。袁正国还在自己小区当起了保安,每月1900元工资,加上房屋租金,两口子年收入7万余元,一切都越来越好。

“城市棚户区改造是中省市作出的重要民生决策,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的现实要求。”顺庆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8年底至今,该区先后实施了南门坝、五里店、望天坝、牌坊湾、清泉坝以及零星卡口棚户区改造,累计投资200多亿元,改造棚户区20余处,拆除房屋约270万平方米,建成棚改安置房120万平方米,近4万户家庭“出棚进楼”。

四位一体  走出棚改“顺庆经验”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城市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公益事业,政府责无旁贷。如何顺利推进棚改工作,实现“阳光化”运作?

顺庆区在旧城棚户区改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最先试点的南门坝片区成功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2008年11月1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授权顺庆区政府按照“顺庆负责、封闭运行、自负盈亏、政策支持”的原则,启动实施南门坝旧城改造。

改造前的南门坝

该区经过调查、论证、测算,整个南门坝棚户区改造需要投入资金20亿元,这对于年财政收入只有4亿元的顺庆区来讲,无疑是一个“比登天还难的任务”。

思路决定出路。顺庆决策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封闭实施、整体联动“四位一体”的棚户区改造模式,一举破解了“谁来改?”“怎么改?”“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等一系列障碍。

 “最大限度地满足百姓需求,最快速度推进旧城改造,最高质量打造宜居环境!”顺庆区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2009年3月2日,该区召开了南门坝首期居民搬迁动员大会。 当天,居民排队交房、签合同。不到3个月,首期256户居民搬迁得干干净净。 随后的二期、三期,这样的场面一次次上演。

感动场面的背后,折射的是区委、政府的亲民爱民情,让利于民,不与民争利。据东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恩群介绍,南门坝是顺庆最先启动改造的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最好的口岸、最好的房子以最优惠的政策交给拆迁还房户,由于拆迁工作政策到位、补偿到位、工作到位,所涉及的2900余户居民、11000多人,全部妥善安置到位。

曾经南门坝卡口棚户区

在南门坝棚户区改造中,该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并引进蓝光集团、台湾润泰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入驻开发,两年的时间,南门坝这个曾经无人问津的“丑小鸭”变成了人见人爱的“白天鹅”,实现了从“城中村”到“城中城”的华丽转身,成为了南充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如今的南门坝

南门坝棚户区改造试点成功探索出了“四位一体”的新路径。沿着南门坝棚户区改造的成功路径,该区又先后实施了望天坝、五里店、清泉坝等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同时把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以及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公共绿化等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一并实施。

棚户区改造,在破旧中不断立新,改善的是民生,改变的是形象。

翻开该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原米粉厂、原亿龙齿轮厂、滨江车站、原冷冻厂宿舍、华凤张关垭等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工作提上了政府工作日程,民生答卷将越写越长。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