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87年前河池天峨“狼牙山”九壮士抱敌跳崖
新河池客户端 2019-08-15 10:54:12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前行,红色河池,和祖国同行,沧桑巨变,日新月异。

  无论是革命时期的浴血战斗,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无论是40年胼手胝足扶贫路,还是新时期滚石上山产业攻坚战,河池人民用奋斗乃至生命,描绘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即日起,河池日报开通“河池记忆”栏目,以讲故事的方式,重温河池奋斗足迹。一张照片,一个物件,一条路,都可以成为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我们走访、追忆,就是为了告诉后人,半丝半缕,点滴变化,皆来之不易,每个人都应牢记历史,不忘使命,继续奋斗,坚定走向美好未来。


摘要:


87年前,国民党围剿河池市天峨县岜暮革命根据地,60多名红军家属被残忍杀害,400多名战士浴血战斗,几乎牺牲殆尽。战斗到最后,9名战士每人抱住一名敌人,纵身跳下200多丈高的山崖,英勇就义——


风雨拉号岩,热血洒青山。

  天峨县岜暮乡甘孟岭、拉号岩,在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地方,险峻高耸,人迹罕至。令人难以想象的是,87年前,这里曾经发生一场堪称河池革命战争最惨烈的战斗,血染青山,惊天动地。

  1932年9月,国民党纠集5000多人马,气势汹汹围剿岜暮革命根据地。岜暮苏区400多将士不怕牺牲,奋起抵抗。在这场战斗中,除了几十名红军顺利突围,其他红军全部牺牲,60多名红军家属被残忍杀害。战斗到最后,退守到拉号岩无路可走的9名战士,每人抱住一名敌人,纵身跳下200多丈高的山崖,英勇就义。拉号岩也被当地群众称为“天峨狼牙山”。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河池日报融媒体记者来到岜暮乡,登上甘孟岭、拉号岩,重走先烈们战斗过的地方,重温那段峥嵘岁月,那场气吞山河、荡气回肠的战斗。

石山峒场 红旗飘扬

  红水河穿越天峨,滚滚东流,血一样殷红的河水,养育着两岸各民族血性儿女。

  1901年出生在岜暮乡都楼村岑西屯农民家庭的韦国英,身材魁梧,鼻挺口方,双目炯炯有神,人称“岑西大哥”。

红七军第二十一师63团团长韦国英。

  1925年9月,韦国英应邀到东兰县列宁岩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学习。学习结束,受韦拔群指派,韦国英担任农民运动特派员,率领农民武装进攻南丹县吾隘团防局,攻占南丹那地街,成立那地临时革命委员会。

  1929年11月,韦国英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他带领的岜暮赤卫队,编入红七军第二十一师63团岜暮独立营;1930年5月下旬,张云逸、李明瑞率部到达那地,那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韦国英任主席。紧接着,韦国英又在家乡成立岜暮区苏维埃政府,让鲜红的苏维埃旗帜高高飘扬在石山峒场中。

  蓝志仁,1904年出生在南丹县大厂镇扬州村一个农民家庭,他眉清目秀,性格刚毅,胸怀大志。十五六岁时,蓝志仁变卖家里值钱的东西,自己出外到宜州、百色、南宁等地做小生意。回到家,蓝志仁就扛鸟铳上山打猎,练就一手好枪法。

  外出闯荡,蓝志仁不仅增长见识、习得一身武艺,而且逐渐看清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他和几个志识相同的青年以经商为名,绕道天峨到东兰去找韦拔群,受到韦拔群的热情接待,并鼓励他们投身革命。

  那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蓝志仁被推荐到东兰第三纵队教导队训练班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红七军第三纵队第四游击大队大队长。

  1931年7月,韦国英被任命为红军独立师63团团长兼岜暮独立营营长,蓝志仁被任命为63团政委兼岜暮独立营教导员。从此,出生在红水河左岸的蓝志仁,与出生在红水河右岸的韦国英,成为并肩战斗的战友。

  带兵灵活、作战勇猛的蓝志仁,连连击败与他对阵的国民党军和民团,成为当时广西各级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被称为“巨匪”。其大名经常出现在广西国民党各级政府的公文和当时的《广西民政月刊》等刊物上。国民党政府悬赏光洋500元取蓝志仁的首级。李宗仁、白崇禧批字:“……应即妥筹进剿,并仰廖军长速饬就近驻军予以协助,务期一举聚歼为要。”

  那地苏维埃政府成立伊始,便不断受到政府武装和民团的轮番围攻。以韦国英为营长的独立营,和蓝志仁为大队长的第四游击大队,在两年多时间,共击败了政府武装和当地民团的7次围剿。

都楼烈士塔。

五千敌军 围剿岜暮

  自红七军主力北上之后,广西国民党军步步为营,围剿右江根据地。1931年秋,那地、扬州相继失守,韦国英、蓝志仁带领63团400多名指战员,转移到天峨县大石山中的岜暮苏区,准备坚守那里的根据地。

  1932年9月,国民党桂系第七军军长廖磊亲自策划调动,第七军一个团和五个县民团共5000多人,从五个方向向岜暮苏区扑来。总指挥由时任团长、后来官至国民党桂南军政区少将司令的罗活担任。

  仅有几户人家的岜暮乡都楼村旧红岗屯,处于万山丛中甘孟岭下,周边村庄、人烟稀少。9月19日,韦国英、蓝志仁召集本团排级以上40多名红军赤卫队领导,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应对。

  会议决定,现存的红军、赤卫队的400多人,分五路队伍拒敌,牵住敌军兵力,减轻其他根据地的压力。“这是我们对革命的贡献,我们要把这部分敌人的鼻子牵住,坚持到最后胜利!”韦国英和蓝志仁的命令铿锵有力。

  9月20日,各道防线先后遭遇十倍于己之敌的进攻,炮声不断,枪声密集。红军和赤卫队紧紧守住大石山坳口要道,借助怪石嶙峋的岩石当战壕和掩体,以一当十,灵活、奋勇地还击,打退了人多枪多的国民党军和民团的多次进攻。

  9月21日,天色刚亮,敌兵枪炮配合,发起新的一轮进攻。因为弹药不足,且不断有人伤亡,除驻守在甘孟岭上的蓝志仁还坚守在阵地上外,其余各路抵抗队伍的阵地均被攻破,伤亡惨重。团长韦国英负伤,在几十名战士的护卫下,边打边退,向黔桂边境的三江口转移。

  此后,韦国英长期在黔桂边区开展革命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韦国英任天峨县副县长,1969年在“文革”中被当作“叛徒”揪斗致死。这是后话。

红63团团长韦国英(左)与中共黔桂边委书记黄举平在一起。

  9月22日,大石山中细雨蒙蒙,大雾弥漫,第一路队伍指挥官红63团营长黄桂德率队慢慢退向甘孟岭,向坚守在那儿的蓝志仁靠拢。中午时分,两支红军赤卫队160多人相聚在甘孟坳口上。

  虽然红军和赤卫队才一百多人,但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枪弹、石头一并用,抗击敌军。进攻围剿的五路国民党军和民团,全部朝甘孟岭围了过来。

舍生取义 血溅青山

  甘孟岭群山巍巍,直耸云霄。全部退守甘孟岭上的红军和赤卫队员,占据有利地形,集中火力,紧紧锁住可以爬上山的小路和边坡,布阵抵抗,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罗活暴跳如雷,下令把搜捕来的红军家属押到阵前劝红军投降。家属们宁死不屈,大声喊道:“我们不怕死,你们坚决地打呀!把这些狗杂种打死吧!”罗活软硬兼施不得逞,恼羞成怒,下令把60多位红军家属杀害。战士韦达明的母亲,年过花甲,见众多乡亲惨死,气愤之极大骂罗活,被敌人打瞎一只眼睛,倒在血泊中,至死不屈。

  9月24日,天刚亮,罗活一改战法,用重炮在满是乱石荆棘的山上开路,然后,敌军在强大火力掩护下,沿着炸开了荆棘和乱石的上山路,黑压压地往上冲。蓝志仁、黄桂德指挥着仅140多人的队伍,拼死抵抗。弹药不足,就用山上的石块往下扔。但是,重炮之下,红军和赤卫队血流成河,牺牲近百人。

  是夜,昏暗的天空,看不到一颗星斗,空气中飘来满是刺鼻的血腥味。连续激战了五天的蓝志仁,走到阵地前,凝望漆黑夜空,巍巍群山,召集余下的40多名战士,决心血战到底。

天峨抱敌跳崖的“九壮士素描。

  9月25日,天刚破晓,四周山峒一片白雾,国民党军和民团更猛烈的进攻又开始了。蓝志仁等16名勇士,在隘口阵地上顽强抵抗,让其他突围转移的赤卫队员,从山的另一偏僻险峻处,慢慢攀岩下山突围。正当转移的赤卫队员下到山下时,甘孟岭上西北通道的重要隘口,已被国民党军攻上来。蓝志仁、黄桂德等16名勇士只好边打边退向他们身后的拉号岩高峰。

  边打边撤的蓝志仁等刚爬上拉号岩山顶,国民党和民团蜂拥而至,站满山腰坡势稍缓处,随后赶到的罗活发布命令:“抓住蓝志仁,活要见人,死要见头。”

  蓝志仁等16名勇士,来不及立足,就借助山顶的石头做掩体,掉转枪口向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兵射击,连连打退了国民党兵的几次进攻。

  很快,他们的子弹打光了,且不断有人伤亡,16位勇士只剩下9人了。杀气腾腾的国民党兵已陆续涌上山顶。关键时刻,蓝志仁一声令下,9位同志同时向上了山顶的敌人扔石灰包和手榴弹,石灰包和手榴弹腾起滚滚烟雾,敌军个个成了夜盲鸡,死的死,伤的伤。趁着敌人立足未稳,蓝志仁9人用尽最后力气,扑向敌人,每个人抱住一个敌人,从200多丈高的悬崖跳下,英勇就义。

  除了蓝志仁,另外8位跳崖英雄的名字是:黄文明、韦明甫、黄德东、岩三(老岩)、陈升汉、李葵、蓝彩娥、宁美姣。

拉号岩决战烈士名单。

  群山巍巍,云住风停,草木含悲。目睹这样壮烈的场面,站在山峰顶还未从战斗中回过神来的国民党士兵,惊得目瞪口呆,惊栗不已。

  87年过去,群峰耸立的甘孟岭,一片葱绿,挺拔青翠。高昂巨头、张开巨口的拉号岩,似乎还在诉说当年那场血战,深沉地悼念那些为正义、为人民大众英勇献身的英雄。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首席记者 童永胜 通讯员 唐昭程;编辑:林郁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