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脱贫,一个都不能少——金城江区脱贫摘帽系列报道之一
新河池客户端 2019-06-27 23:55:46

六月底,天气多变。在金城江区六圩镇板坝村林洞屯、六保屯, 廖美救正忙着指挥工人,把客户订购的桑葚酒和桑葚果脯装箱装袋打包。

“这段时间正在把桑葚酒和桑葚果脯发往广东、浙江等地。”廖美救介绍,2014年,她在这里以租用土地的形式,成立了金城江龙腾桑葚果专业合作社,发展桑葚果种植、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成片种植桑葚400多亩,拥有合作社社员53人,吸纳农村务工人员100多人,带动近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桑葚种植,每年支付务工人员劳务费共40多万元。

3年多来,在金城江区,像廖美救一样带动贫困户摘掉“贫穷帽”的合作社,不胜枚举。在脱贫攻坚战中,金城江广大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合力攻坚,2.56万名群众顺利脱贫。2019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包括金城江区在内的1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为民情怀和执政信念。

号角吹响,击鼓催征。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金城江区把脱贫摘帽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立下“军令状”,啃下“硬骨头”,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完成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圆了大石山区群众的脱贫梦。

截至2018年底,金城江区累计完成35个贫困村顺利摘帽,71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销号”,25670名贫困群众摘掉“穷帽”,贫困发生率从13.7%下降到2.64%。

瑶族群众在侧岭乡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护理铁皮石斛。

肩负起时代重担,抓好脱贫攻坚头等大事

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30年,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率领红七军、红八军三次经过河池镇,在此进行部队整编和阅兵。

这里是河池的“经济腹地”——201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29.5亿元,居全市首位;广西南北陆路新通道从这里穿过,贵南高铁、黔桂铁路、河都高速、河百高速让这里成为桂西北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

这里也是贫困的大石山区——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天窗县(区);2016年初,金城江区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8291户2.95万人、贫困村48个。贫困程度深、底子薄、基础弱等因素,成了制约金城江区脱贫的“紧箍咒”。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金城江区要在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当好全市脱贫攻坚的标杆,这份厚望与重托,是历史交给金城江区的一份答卷。这份答卷,必须答好。

“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让人民满意。”金城江区委书记覃生贤多次深入最偏远、最贫困的乡镇村屯走访调研,想办法、找对策、提希望,“要以更严格的标准、更扎实的举措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树立榜样” 。

金城江区拔贡镇坡降村无公害蔬菜基地一角。

政治站位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为“头等大事”。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该区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明确要求、强化措施,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坚决把脱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确保扶贫政策落地生效。

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压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靠前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调度;全区主动担当、自我加压、下茬立势,以扎实的作风攻坚克难,对所有贫困村一视同仁,统筹兼顾非贫困村;区四家班子及其他处级领导包干联系全区128个行政村,到点到位督促指导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脱贫攻坚指挥部驻组人员包干督导乡镇,负责跟踪督导乡镇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督查、协调和指导。

制度不断创新,帮扶干部主动担当作为。通过《帮扶干部夜访制度》,晚上到群众家中拉家常,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脱贫攻坚工作后进帮扶干部赶队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的干部予以通报批评并进行“回炉”培训和考试,扣减单位年度绩效分数;通过《脱贫攻坚工作末位述职制度》,对脱贫摘帽单项工作进行每旬排名,将后三名列为黑榜名单,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约谈和述职。

“立下‘军令状’,签下责任书,举全区之力、聚全区之智,确保如期脱贫摘帽!”面对脱贫大考,金城江区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时代重担。

东江镇里仁村第一书记覃明书正在查看果蔬长势。

因地制宜兴产业,大石山区乡村美丽“蝶变”

六月的金城山乡,万木欣荣,一片片特色林果绿意盎然,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目之所及,美丽画卷映入眼帘,朴实笑脸灿烂绽放。

“每个月在这打零工10天以上,月收入超过1000元。”自2017年家里2.2亩土地被公司流转用于小龙虾养殖后,金城江区拔贡镇寨熬村寨平屯一队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帮才就在小龙虾基地打零工。土地流转出租有资金,参与产业发展有收入,李帮才一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拔贡镇是我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是我市重点扶持的城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池塘养鱼和河鱼产量闻名区内外。在脱贫工作中,拔贡镇发挥“纯生态”优势,引进企业参与扶贫产业发展,由农民以土地入股,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找到适合自身的脱贫路子。

“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充分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成了金城江区在脱贫攻坚战中开展产业扶贫的创新之举。针对高山扶贫搬迁农户,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用“产业上山”构建畜牧养殖基地、瓜果蔬菜种植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等“一乡一特色”。

东江镇龙友村可后屯致富带头人王金提带领留守妇女在自家蚕房采收蚕茧。

同时,该区着重帮助贫困村发展覆盖全体贫困户的扶贫产业,先后建成了规模达23万羽的五圩镇蛋鸡养殖基地、同干万亩核桃基地、侧岭拉合红心猕猴桃基地、东江里仁村生态果蔬农业基地等,“十大百万”扶贫产业风生水起。

此外,各村结合实际,倾力打造“一村一品”,建立“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规模流转土地+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家庭农场“一帮一”等多种利益链接机制,力推产业发展。3年多来,金城江区整合投入资金1.33亿元,扶持贫困户自主发展核桃、桑蚕、畜禽等种养,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5.76%。

金城江还以网上卖土鸡蛋为切入点,探索电商扶贫新途径,用1家农家饭店+1个扶贫鸡蛋的办法,成功打造电商扶贫“1+1”试点,打造旅游、餐饮、销售、娱乐一体化的旅游扶贫综合体,惠及贫困人口1.26万人。

如今的金城山乡,村屯美了,公路通了,产业壮了,百姓的腰包鼓了,群众走向美好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侧岭乡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红心猕猴桃基地。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壁垒

“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要攻克深度贫困壁垒,关键要念好‘精准脱贫经’。”覃生贤说,“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脱贫攻坚质量,“圆梦脱贫,一个都不能少”。

为此,金城江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聚焦群众最关心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和饮水安全等问题,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2018年12月,在金城江区六圩镇大丈村村委,70多岁的余炳伍用一张红色大纸写的感谢信格外显眼。原来,余炳伍的儿子因患尿毒症,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家庭陷入困境。动态调整后,儿子一家与老人并成一户,成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原来每月15000多元的费用,经过报销后余家只需出2000多元,家庭负担大大减轻了,老人便写了感谢信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慢性病门诊难报销等医疗问题,金城江区创新救助机制,进一步简化报账程序,贫困户住院后当场结算、按贫困程度分类分层次提供参合补助。2018年,该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合率达100%,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1.28%,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比例达80.21%。

同时,该区全力推动家庭签约医生全覆盖,成立3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撑起“健康保护伞”,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

五圩镇三境村下建屯贫困劳动力正在凤飞三境农业示范区蛋鸡养殖基地捡收鸡蛋。

有稳定住房是脱贫摘帽的硬性指标之一。金城江区始终把群众“安居房”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推进易地安置和危房改造。在工作推进中,有部分危改户以诸多理由迟迟不愿动工,面对这些影响进度的难题,该区整合本级财政资金1058.4万元,按照户均3万元的标准对全区其他危房户进行补助,确保群众享受政策一致性,2018年共动员群众危房改造1084户,其中贫困户648户。

该区还实行危房改造奖励机制,危改户在规定时间节点内竣工并安装门窗、水电,每户奖励2000元。在奖励机制的推动下,不到3个月时间,就有120户危改户完成危房改造。截至目前,金城江区住房保障率为99.17%。

要致富,先修路。为全面改善贫困村屯发展条件,金城江区对20户以上的自然村(屯),优先安排实施道路硬化提升等级工程,变“政府修路”为“我要修路”,有效激发群众对屯级道路建设的积极性。

3年来,金城江区共投入资金3.51亿元实施道路建设项目424个,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修通水泥路的目标,全区20户以上屯级道路硬化率达99.56%。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首席记者 黄开均 通讯员 黄毅 韦福珍 杨波;编辑:蒙华颖)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