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聚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新河池客户端 2019-06-03 00:17:53

近年来,宜州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主动践行“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理念,扛起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截至2018年底,该区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57909人降至22284人,累计减少38304人,29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0.8%降至4.2%。这是该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区1400多个基层党组织、2万名共产党员投入脱贫攻坚一线担当作为带来的新气象。

宜州区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落实脱贫攻坚责任的首位,强化教育培训,在河池率先创建覆盖区乡村三级的新时代讲习所,轮训村支书、贫困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真正把党的讲习课堂搬到村头院落、田间地头,前移至脱贫攻坚第一线。

抓纵深、抓横向、抓全面,挺起“主心骨”,聚起脱贫攻坚合力。持续深化“书记领谈”工程,宜州区委召开书记约谈点评会,与各级党组织书记一对一谈心、面对面交流,解决了一批基层党建突出问题。建立区委常委分片联系指导基层党建“五个一”工作制度,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大调研大走访,破解了部分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和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各基层党(工)委书记走访调研,破解基层党建突出问题400多个。

打造一支队伍,建强脱贫攻坚“生力军”。加强精准选派、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确保“第一书记”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目前,择优选派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三级65名“第一书记”和420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进驻65个贫困村及145个面上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五强化、四字诀、三举措”的“543”工作法,充分发挥驻村队员在争取项目资金、搭建桥梁纽带、解读扶贫政策、落实帮扶责任等方面作用。

充分发挥“先锋堡垒”作用。该区注重让党员当先锋,注重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与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有机融合,培育“领头羊”。同时,各级党组织大力实施本乡本土“能人”“人才回归”工程,积极引领返乡农民工创业,呈现出返乡创业的生动局面。如今,在各乡镇,100多名标兵党员、标杆书记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融入农村贴近群众,成为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尖兵。

做实“党建+”大文章,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力。通过抓“党建+特色产业”,有效带动“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深入开展;实施“导师+N”培育法,成功创建党员能人帮带示范基地16个,培育党员脱贫致富带头人724人。此外,深入推进农村“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通过产业链上建组织、强村带弱村、部门挂钩帮扶、党员能人带动等方式,引导村级组织选准脱贫项目,打造“一村一品”集体经济,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确保真脱贫。先后涌现出三岔河湾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祥贝古文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发展集体经济的成功典型,形成一批“造血型”集体经济项目。

截至目前,该区210个行政村(农村社区)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社区)199个,占比94.76%;65个贫困村均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比100%。近年来,已脱贫摘帽的29个贫困村,每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达3万元以上。

(作者:河池日报通讯员 朱昌敏;编辑:蒙华颖)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