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注重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强区战役正在打响———
让文化软实力变成发展硬支撑
今日顺庆 2019-05-24 10:28:33

今日顺庆 曾江林 谷芳

5月的顺庆风和日丽,花木葱茏,生机勃发。山麓江畔、公园广场、街头巷尾,丝竹之声荡漾四野,“快闪”歌舞此起彼伏,浓厚的文化气息弥漫在城市每个角落。近两年来,顺庆区高擎文化强区大旗,夯基础、兴产业、育人才,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强区战役正在打响。

 唤醒沉睡的记忆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经济指数直线飙升,2018年,顺庆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大关,总量位居川东北第一,迈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行列。“城市比过去美,就是感觉少了点什么。”市民这无意识的思考,在西华师范大学教授、区域中心研究室主任蔡东洲看来,是沉睡的城市文化对该区跨越发展的桎梏。“文化是城市之魂。要让城市有根、生活有梦,唯有文化。”

作为南充首善之区,顺庆是南充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中流砥柱。新时代,城市群落强手如林,周边县(市、区)竞相发展。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如何突围?

“唤醒沉睡的记忆,擦亮城市文化。”2017年10月,在顺庆区委六届五次全会上,履新不久的区委书记陈泽斌提出要求。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注重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强区战役就此打响。

 浇筑城市的灵魂

上渡街、下渡街、果城八景、上中坝大桥……斑驳的临街围墙加装灰色翘檐,昔日木楼、青石路面、商号老街跃然墙上,简单的画面,却勾起了市民丰富的记忆,北湖巷、宁安巷等地,一面面城市记忆墙在美化环境之余,更为城市注入了浸润人心的文化元素。

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建项目,记忆墙仅是管中一豹。西河之畔,长达50米的巨幅《三国赋》字画墙,与两岸石栏石柱上的汉式雕花相映成趣;滨江长廊,从双女石公园到清晖阁,长达数公里的景观带里,“抗战到底”、纤夫广场、龙王井……嘉陵江文化、红色文化在此水乳交融;火车北站广场上高约20米的“熊猫队长”、1227步行街上诲人不倦的孔子师生像等,连点成线,串线为面,绘就了一副波澜壮阔的文化画卷。

纤指撩弄,古琴声声,每逢周末,南充文庙西庑总是人满为患。今年3月,顺庆区开辟非遗文化公益课堂,数百人从中获益,邓艳辉便是其中之一。两个月下来,已能独立弹奏多首古曲。让利于民,文化惠民,非遗文化公益课堂只是冰山一角,滨江广场、双女石公园、西山广场、顺庆文化角演出不间断,快闪活动,文化进农村、进小区、进工厂,此起彼伏。与此同时,数十支民间文化团队应运而生,长期活跃在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文化之花次第开放,文城一体成效渐显。

 托起城市的未来

夏雨初歇,工地泥泞不堪,这丝毫不能阻挡施工者的脚步,顺庆区年度重点项目西巷文化商业街项目加快推进,数十名工人穿着雨靴奋战一线。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融嘉陵江文化、三国文化、市井文化等于一炉,打造集文化展销、美食休闲餐饮娱乐、民俗体验于一身的文化休闲商业精品街区。

做强文化,项目是先导。翻开该区今年的重点项目表,奥宇望和啤酒小镇、清泉寺文化小镇、汽车文化小镇、川北凉粉文创园等10余个项目一一在列,项目总投资接近300亿元。项目实施后,将促进该区文化产业深度发展。

“要突出‘三国源文化’这一地方特色,注重产业化发展。”“要打造主题旅游线路,研发文创产品。”……4月27日,数十名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云集顺庆,为该区擦亮三国文化名片建言献策。在收集整理的数十条意见建议中,文化产业一词频频出现。

丰富城市内涵,助力经济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是关键,顺庆的决策者深谙此理。依托青山秀水和特色文化,突出项目引领,推进文旅融合,一场艰苦卓绝的文化产业战役再次打响。在西线,以西山、西河、七坪寨为节点的三国文化文旅组团基本形成;在东线,以嘉陵江文化为载体,顺庆府衙、滨江景观长廊、双女石公园、渔溪太古岛等节点形成串联;红色文化方面,张澜纪念馆、顺泸起义旧址、罗瑞卿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引来大批游客。

“深度挖掘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形成拳头文化品牌。”该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正加快制定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其中,文化产业是重中之重。该区将围绕这三种文化,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将软文化做“硬”,换得“真金白银”。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