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群众家门口就业难题 武篆东里村17户贫困户喜获17万元分红
新河池客户端 2019-05-22 08:27:14

刚一见面,梁贤勇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指着手上的账本,主动解答:全村有多少人在葡萄园务工,贫困户分到了多少钱。

走过朱红色的村门,经过一片农田,看见拔群烈士塑像时,东里村阳光玫瑰葡萄园就在眼前。

葡萄架下,三五成群的妇女低头除草,他们对梁贤勇很尊敬。2015年底,梁贤勇回到家乡时可不这样,村民看他的眼神都是:毛头小孩懂得做什么?当时梁贤勇回到家乡,想在寸土寸金的村里搞种植,发展高端葡萄产业,带动群众一起入股参与,但并没有得到大家的支持。

东里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山区,全村1588人,人均耕地0.35亩。村民的粮食,就是从少得可怜的田地里获得。大规模发展有机种植产业,需要连片的土地。让村民以流转土地形式入股,谈何容易。武篆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与梁贤勇一道,从宣讲“红色共耕渠”找突破口。

据了解,百色起义胜利后,1930年5月,韦拔群发动农民群众组织“共耕社”,当年就取得了大丰收。当时东兰大旱,军民还一起修建了一条“共耕渠”,解决饮水困难。“拔哥”与群众团结互助的精神,一下子就拉近了村民的感情。

葡萄基地一下子就流转了80亩农田。说干就干。村两委班子一边丈量农户的土地,一边谋划着全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就是让群众实实在在受益。葡萄园建设的务工人员全部来自村里,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家收入增加了,才能摘掉压在头上的‘贫困帽子’。”梁贤勇说。

2018年,第一批葡萄成熟,梁贤勇并没有急于把葡萄上市,而是让村民先品尝。同时,以推广价在县内销售,成品葡萄销售一空。

那一季,59户以土地入股的贫困户,每户分红得到1000元。同时,共有17户贫困户的劳动力长期在葡萄园务工,仅第一季就领到17万元劳务费,最多的一户收入13000元,最少的也有8000元以上。2018年,该基地支付工资98万元,落入了群众的口袋里。

尝到甜头后,村民们一下子也想通了,积极投入更多土地,使葡萄园扩大到300亩。贫困户韦世康体会很深,他家有0.7亩地,第一次土地流转时他拒绝了。然而,韦世康在享受帮扶资金入股的分红时终于开窍了,“葡萄园确实不是骗人的。”2018年末,葡萄园扩大规模,他第一时间主动提出流转土地,村里也有更多的人愿意跟着梁贤勇等能人一起干事。

就这样,东里村采取“能人+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带动方式,为贫困户提供种养技术和资金等支持,目前已形成“长中短”结合的“红黑灵芝、东兰乌鸡、东兰黑山猪”短期产业和“四百一千(百亩阳光玫瑰葡萄园、百亩山葡萄园、百亩蜜柚园、百亩核桃园,千亩油茶园)”绿色中长期产业。

东里村已经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但如何实施后续帮扶和发展,村党支部书记陈永祥表示,“脱贫攻坚是几代人也不一定遇到的大事。所以,我们挖掘家门产业,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务工。”

2019年初,一个可养殖2000头肉牛的养殖基地在东里村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甚至全镇的贫困户都参与其中,大家共同增收致富。

如今,走在东里村,满眼是绿油油的葡萄基地,饱满诱人的葡萄长势喜人。(作者:河池日报社通讯员 潘 剑 编辑:杨 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