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临江寺村:“空壳村”变“实体村”
南充日报 2019-05-11 11:52:44

南充日报记者 杨晓江

“老吕,你挖一株丹参看看,我们村的宝贝长得怎么样了?”

“袁书记,你看,今年的丹参长得好哦,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套种的姜黄个头也大。”

5月7日上午,在顺庆区永丰镇临江寺村脱贫奔康产业园,驻村帮扶干部正和乡亲们一起给中药材做春季管护。

近年来,驻临江寺村帮扶干部千方百计抓脱贫,发展致富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去年,临江寺村整村脱贫。当天,记者在临江寺村看到,村道路、入户路四通八达,一栋栋川北民居错落有致,丹参、黄蜀葵、姜黄等中药材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村民干劲十足。

“脱贫不脱帮扶,驻村帮扶干部仍然奋斗在一线,根据已脱贫村民实际情况实施后续帮扶措施,防止群众脱贫后返贫。”驻临江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袁龙说。

1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村庄道路四通八达

2016年,袁龙来到临江寺村担任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当时全村道路都不畅通,一遇雨天,外面的车开不进来,村里的产品运不出去。”袁龙说,在摸清村里道路分布情况和村民意愿后,驻村帮扶干部与村“两委”将设计修路方案、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畅通道路等事宜提上日程,开始了村民期盼多年的修路“大计”。

一提起村里这两年修路的情况,临江寺村79岁村民吕思荣便打开了话匣子。吕思荣告诉记者,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他住进了50多平方米的新家,最让他高兴的是,去年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以前下雨天出门,即使穿了高帮雨鞋,仍然会溅得满身都是污泥。现在路通到家门口,雨鞋都堆在杂物室。”吕思荣说。

吕思荣的出行变化只是临江寺村道路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临江寺村路网更加畅通、便捷,蜿蜒的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彻底打通了群众出行、增收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近3年来,临江寺村组织修建道路11公里,完成C、D级危房改造18户,整治农渠1000米,整治山坪塘3个,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2 富民产业促增收 稳定脱贫有保障

每天早上,临江寺村村民赵群华都早早地起床,背着背篓到地里割猪草,丈夫吕恒文一边收拾家务,一边喂食圈里的猪、鸡、鸭。一年来,这已成为他们二人生活的日常。

吕恒文腿有残疾,不能外出务工,收入来源很少,一家人曾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驻村帮扶干部了解情况后,联系帮扶单位给吕恒文一家送去帮扶资金,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现在圈里有50头小猪仔,我们还养了40只鸡、60只鸭,等到年底生猪出栏,一年收入可以达到8万元。”赵群华说,依靠养殖业,一家人实现脱贫。

当天,记者站在远处向临江寺村脱贫奔康产业园眺望,一株株枝繁叶茂的丹参映入眼帘。“乡亲们,药行里的草要浅锄,药苗周围要用手拔,避免伤到草药根部。”在脱贫奔康产业园,几位村民头戴草帽,正在给药苗除草,袁龙一边给村民作技术指导,一边查看中药材长势。

“袁书记,你看,今年的丹参长得格外好,套种的姜黄个头也大,看这长势,大伙儿的收入又将增加。”村民们乐呵呵地说。看到村民干得带劲,袁龙也乐开了花。他介绍,临江寺村山高坡陡、土地分散,因此开发荒芜土地,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带动了老百姓增收致富。

近年来,临江寺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着力引导村民调优农业结构,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发展庭院经济,尤其是畜禽养殖业。“以前,临江寺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一穷二白。我们一手抓‘短、平、快’产业,大力培育中药产业等集体经济,鼓励村民养殖鸡、鸭、羊等畜禽,实现增收;一手抓‘长效机制’,实施智力扶贫工程,利用农民夜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贫困群众长效脱贫保驾护航。”袁龙说。

3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临江寺村村民蒋业双,因刚做完手术,行走不便。在农忙时节,邻居唐远红主动施以援手,帮他耕地、育秧。

“我们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的主要都是老年人和孩子,如果哪家需要帮忙,只要一个电话,都会去搭把手。”唐远红笑着说,村里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让村民们都意识到应该争做文明人,团结邻里,乐于助人。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我们通过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引导村民讲孝道、敬父母、讲团结、睦邻里。”袁龙表示,为了争创“四好村”,临江寺村组建了“和事佬”委员会,搭建起了干部群众沟通的桥梁。

袁龙介绍,在后续帮扶中,驻村干部与村“两委”将充分利用“党建+文化”模式,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托农民夜校、文明新风宣传栏、宣传标语、村级广播等文明乡风平台,广泛宣讲宣传文明知识;通过开展评比“优秀党员”、“团结和睦之星”、“自立自强之星”、“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推选先进人物与典型家庭,让村民学有榜样,让文明乡风成为长效脱贫的助推器。

【原标题:“空壳村”变“实体村”】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