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所略乡:“一棵树”的百年坚守
新河池客户端 2019-05-05 23:19:16

4月20日,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福乡村,千亩油茶低产改造示范基地,明晃晃的太阳照耀着,风儿不时吹过,漫山遍野的茶林里发出沙沙响声。

图为平六村万亩油茶示范基地,油茶林海一望无垠。

记者在现场看到,绿油油的油茶已开始结果,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所略乡林业站站长梁勇告诉记者,这些油茶树看起来只有人的大腿、胳膊那样粗,但树龄大的已上百年,小的也有一二十年。

而在平六村万亩油茶示范基地,登高远眺,层峦叠嶂,目之所及,全是油茶林海。这个3000人口的村庄,拥有油茶种植面积2.2万亩。仅油茶这一项产业,每年给全村带来的人均收入达8400元,是当地农民的“绿色银行”。

据介绍,所略乡油茶面积16万亩,人均4亩,占巴马县油茶面积近一半,全市的11%左右,是广西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覆盖了全乡1300多户贫困户6000多名贫困群众。

所略乡党委书记梁光华说,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到一片林海,再到生态经济反哺于民,是所略群众对一片绿色的百年坚守,也是所略上下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所略乡境内山峰林立,耕地少而分散。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凿井饮水,开荒而耕,种植油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油茶是生态长线产业,种植5年才挂果,丰产期长达60年至80年,是典型的“先苦后甜果”。所略人历来都有护林、种林的习惯,山上常年野火不及,斧斤不至,郁郁葱葱,油茶更是家家户户的传统产业。平六村六爱屯村民田世强告诉记者,他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上山种茶树,现在全家世代留下的老茶树共有28亩。

过去,产出的油茶果,村民们一半榨来自己食用,一半用来换钱补贴家用,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20世纪90年代,巴马作为世界有名的长寿之乡声名鹊起,以巴马山茶油为代表的长寿食品也走到世人面前,一公斤山茶油动则卖到上百元,并且时常卖到断货。而所略乡作为巴马最大的油茶生产基地,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油茶之乡”。

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所略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地把油茶作为全乡脱贫的第一产业来抓。几年来,全乡积极争取资金,通过实施“退桉种茶”等工程,新增油茶种植面积4万亩;对老茶树实施油茶低改,引导农民开展软枝油茶种植、科学管护,促进油茶产量逐年攀升。

所略乡油茶年产值达到2亿元,但目前还处于“卖茶果”的粗放阶段。为使这一百年产业绽放光芒,走向辉煌,藏富于民,所略乡正全力建设油茶种植、加工、销售“三产融合”示范园,打造巴马油茶品牌,依托世界长寿之乡的“金字招牌”,让所略油茶真正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总投资300多万元的平六村三农油茶合作社项目,以“基地+合作社+集体+农户”模式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已完成6条产业路建设,厂房、仓库、办公楼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中,建成在即;由广西巴马品正山茶油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准备实施的千亩油茶“双高”示范园,集产研于一体,将使所略油茶产业上档提质,开启“黄金时代”。

今年是所略乡的整乡脱贫年,全乡有926户3995人要摘掉“穷帽”。百年坚守,良好的生态,除了2个石山村,几乎全覆盖的油茶产业,为全乡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田世强家的28亩老油茶,丰年可以给全家带来七八万元的收入,现在他家又新增了25亩新生代油茶,这让去年已脱掉“穷帽”的他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油茶就是我们家的‘金饭碗’,每年都带来稳定的收入,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杨 合 童永胜;编辑:罗艳江)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