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这座已有213年历史的魁星阁 经历岁月的洗涤仍闪耀光芒
南充日报 2019-04-28 11:40:27

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顺庆区果山公园内,有一座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的魁星阁,迄今已有213年历史。魁星阁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成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A 始建于清 迄今已有213年历史

4月22日清晨,记者慕名前往果山公园,探访坐落于公园内的百年古建筑魁星阁。

图片魁星阁全貌。 本报记者 陈村铭 摄

进入公园的右侧,一株树干粗壮的黄桷树映入眼帘。郁郁葱葱的树冠下,魁星阁若隐若现。它通高27米,共有三层,坐落于约1.5米高的石基上。阁的底层比较大,向上逐渐缩小,形似宝塔。阁呈六角形,18只飞檐高高翘起,并系有铜铃,微风吹动,发出叮当之声,悠扬悦耳。

阁楼正门朝南,迎面铺有几级石梯,门两侧各有一座石狮。第一层楼楼额刻有“文明主宰”四字,此匾额为清嘉庆十一年南充知县王衍庆题写。门两侧刻有对联,上联是:“百尺琼楼高望果州甲第”;下联是:“一支彩笔大书嘉水文章”。饱经风霜,文字已模糊不清,但却别有一番古朴韵味。

图片魁星阁正门。 本报记者 陈村铭 摄

“由于年代久远,考虑到安全因素,相关部门封锁了魁星阁。”果山公园管理处一名管理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打开了铜锁。

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魁星神像便呈现于眼前。该神像高约5米,一手捧斗,一手执笔,一脚向后翘起,形似“魁”字。据民间传说,魁星原是一位读书人,连续三次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连中三元”的佳绩,却都因貌丑而被黜退,他万念俱灰,投水自尽。天神被感动,命大鳌将其救起,升上天庭作了司职人间文运的神祇。

顺着木质楼梯向上爬,第二层已被闲置。再向上来到第三层,正中央放着一台大铜钟,绿色的铜锈透露着岁月的痕迹。

B 两年建成 改变市内有学宫无魁阁历史

说起魁星阁的兴建,不得不提起当时的南充知县王衍庆。

清嘉庆十一年,山东聊城举人王衍庆来到南充,并任知县。他发现南充历史文学底蕴深厚,已建有一座学宫(即南充文庙),用于纪念和祭祀孔子。他认为,一个地方文运昌盛一定要既有学宫,又有魁星阁。而南充,独缺魁星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倡导修建魁星阁,彰显文运。

1806年,王衍庆命专人筹备修建魁星阁事宜;1807年,修建魁星阁的工程正式启动。百余名工人每日奔忙于工地,历经春夏秋冬;1808年,一座雄伟的魁星阁拔地而起。

“在当时,南充城内少有这样的高楼,站在魁星阁阁顶可以俯瞰整个城市,颇有‘一览众山小’的韵味。”该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在很长一段时间,魁星阁是古人们登高望远、揽胜怀古、观江听涛、抒怀寄情的胜地,每日人潮如织。在科举考试前,人气更旺,常有文人雅士前来朝拜魁星,希望考试名列前茅。

魁星阁的修建,打破了南充有学宫无魁阁的历史,它与南充文庙一起成为崇尚知识和文明的象征。

据了解,南充文庙建于宋代,在今顺庆区红光路和桑园路交界处。当时,站在魁星阁阁顶,可以遥望南充文庙,别有一番韵味。

C 经历两次修葺 原貌保存完好

与最初的人潮如织相比,如今的魁星阁略显“凄凉”。

“我小时候常常和伙伴们爬上魁星阁玩耍,但当时来观赏的人就比较少了。”现年68岁的王碧清家住顺庆区长生巷,距离魁星阁仅10分钟路程。据她回忆,自她出生以来,魁星阁就比较冷清,书上记载的每日文人雅士登高望远、人潮如织的景象当时已不复存在。

“倒是魁星阁的‘样貌’,自我记事以来没有太大变化。”王碧清补充道。

记者从顺庆区文化馆了解到,魁星阁曾经历2次维护和修葺。第一次是1928年,时任南充县知事李良俊拨款维修魁星阁,并铸铜钟一口挂于三楼,雇人每个时辰敲钟为全城报时,并改魁星阁为南充钟楼。第二次修葺在1988年。当时,魁星阁出现基础下沉、屋架倾斜、构件朽烂、雨水渗透等破败现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了“关于魁星阁维修方案的会审纪要”,对魁星阁展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维修。具体由成都市某公司承建,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屋面墙面全面拆除,并更换腐朽构建,台基、屋架基本未动。此次维修于1989年11月动工,次年3月竣工。维修后的魁星阁基本维持原貌,只是细节有所改变。

1983年3月31日,魁星阁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16日,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其保护范围。

站在阁前,再次细细端详魁星阁。200余年来,这个顺庆老城的“城徽”,经历了岁月的洗涤,如今仍然闪耀着古建筑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光芒。

(原标题:魁星阁 昔日人潮如织 多为文运而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