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园手机,要“筑堤”也要“挖渠”
新河池客户端 2019-03-19 07:59:54

上一个猪年,笔者进入大学读书。虽说那是一所“电子科技大学”,但校方仍建议大一、大二学生勿带电脑。“猪”去“猪”回,智能手机已然成了不少中小学生的“标准装备”甚至“入学装备”,同时,也惹来了一地“机”毛。

学校为手机扰乱教学秩序头痛,为“禁与不禁”“缴与不缴”纠结。家长则深感进退维谷:孩子不带手机不方便,带了又担心影响学生。这一代中小学生可谓生逢手机,差不多就是“衔机而诞”,对手机平板早就习以为常,手机不在反而会让一些学生不自在。

作家马尔克斯曾说,如果真有天堂,那一定会是图书馆的模样。倘若马尔克斯再生,他未必不会补充说,现在的手机也蛮像天堂的。互联网资源丰富,包含了人类相当一部分的文明成果,手机则让这些文明成果变得触“手”可得。手机如果使用得当,对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显然不无助益。而在另一个层面,手机里的某些应用对学生开发智力、增强记忆力、提高反应速度不无益处,一些辅助学习的应用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成绩。

然而,手机屏幕里也绝不全是天堂。有科学研究表明,儿童过早过多接触使用手机平板之类的电子设备,会对将来的认知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即便单从生活经验出发,使用手机对青少年的潜在负面影响依然不容忽视。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微信聊天、点赞评论、新闻推送、微博更新、物流信息、短信电话……手机常常隔个三五分钟就会“来”这么一下,短期来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长期来看也不利于学生养成做事专注的习惯。而且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手机面前的自制力很差,过度使用手机而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身心健康受影响的案例也已经算不得大新闻了。

正是因此,上一个开学季前夕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禁止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带进教室,带进学校的也要统一保管,一些地方还出台了更严厉的配套措施,禁止手机进校。

手机已经对日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形成威胁,筑牢“禁令之堤”自有其必要。倘若“手机禁令”得到充分实施,课堂教学秩序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手机禁令”却又注定有其局限性,无论从范围还是效果来看,都是如此:“禁令”管不了放了学的学生,也不能确保学生以“正确的姿势”使用手机。

显然,“禁令”能做的就是保住底线、不让结局变得太糟,而要提高上限、让结局变得更好,还要靠春风化雨的教化来挖好“引导之渠”,这是家校双方应该共担的责任。一方面,学校应该意识到,手机“使用姿势”正确与否也会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老师也应该正视手机带来的挑战,采取分组讨论之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引导学生合理适度地使用手机。另一方面,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正确的示范以及更多更好的陪伴,而不是终日“低头”。

数字化、智能化已成大势,手机也已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从这个角度看,手机并非可以除之而后快的“电子毒品”。只有把禁令之堤和引导之渠结合起来,校园里的手机才会真正驯服。(作者:罗力玮 编辑:韦婕)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