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河池这位干部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一线
新河池客户端 2019-03-17 21:48:22

导读:

崇文村是都安瑶族自治县2018年唯一脱贫摘帽的深度贫困村,正当村民脱贫圆梦奔富路之际,噩耗传来:3月11日,崇文村挂点帮扶干部黄吉安加班时突发心梗,抢救无效于当晚不幸离世,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一线。

“日期:3月11日下午;

去向:下队;

工作内容:到仁合村东江队、东苍队动员油茶种植工作,经统计,可新种植157亩,预计周四调苗……”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百旺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综治办主任黄吉安的办公桌上,有一张永远无法填满的工作日志卡;在他沉甸甸的公文包内,塞着两瓶吃到一半的急救药;在他宿舍墙角里,摆放着一双沾满泥屑的运动鞋。

这些,记录了黄吉安人生的最后时刻。

当天,工作中的黄吉安突发心梗,被紧急送往镇卫生院抢救。由于短时间内病情急转直下,他未能与妻子和6岁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将44岁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第一线。

从此,曲折陡峭的山路上,再也看不到那个始终奔波忙碌的身影。听闻噩耗的村民,纷纷自发为黄吉安送来花圈,含泪送别这位带领他们脱贫圆梦的好“亲戚”。

图为崇文村的山区。

2018年全县唯一脱贫的深度贫困村——见证使命担当

都安被称为“石山王国”,是全国深度贫困县。这里的很多贫困户散居在大石山深处,进村入户一趟,山高路远、坡陡弯急,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极大考验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政治素质。

“要不是黄副书记,我一家现在还住泥瓦房。”百旺镇崇文村弄任屯建档立卡脱贫户蓝冠明清楚地记得,为了说服他推倒住了几辈人的危旧泥瓦房,建新楼房,黄吉安从2018年的年初开始,多次到他家中,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一起想办法、谋对策。

缺资金,就找政策,争取补助;缺材料,就发动群众,互帮互助,投工投劳。在黄吉安的反复动员和多方帮扶下,蓝冠明不仅建起了8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新楼房,还通过“贷牛还牛”养了两头牛犊,加上外出务工,一家人的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

正是这一年的年初,在百旺镇领导班子分工中,黄吉安主动要求联系该镇最偏远的深度贫困村崇文村,挂点开展帮扶工作。

“我家通过‘贷牛还牛’养的2头牛和16只羊,都是黄副书记送来的。”崇文村弄春屯建档立卡脱贫户韦德安说,黄吉安每次到村里走访都是事无巨细。大到帮助村民修水柜,彻底解决了村民祖祖辈辈头疼的吃水用水难题,小到群众头疼脑热、生病吃药,黄吉安都悉心过问,想尽一切办法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

“我生病住院时,黄副书记还到医院看我,自掏腰包给我买营养品。想不到,他自己生病了,却……”说起黄吉安的离世,韦德安难掩悲痛,哽咽落泪。

“黄吉安几乎每天往村里跑,踏遍了崇文的每一片土地。”百旺镇党委书记潘柯宇说,崇文村共有179户贫困户,黄吉安仅用不到2个月就全部走访了,还认真了解和登记每一户群众的意愿、困难和问题。

在挂点帮扶的1年多里,黄吉安积极向上级跑项目、找资金,与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带领群众建牛场、种牧草、做产业,先后完成危房改造30户,易地扶贫搬迁122户525人,完成道路硬化6条,开工建设7条屯级砂级路,建成5个集中供水工程。

截至2018年底,崇文村的贫困发生率从30.44%下降至1.25%,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顺利通过自治区绩效“四合一”核验,成为2018年都安48个深度贫困村中唯一的脱贫村。

图为从崇文村俯瞰百旺镇。

一句常挂嘴边的口头禅——诠释为民担当

在黄吉安的工作分工中,他除了挂点联系崇文村,还主持镇人大全面工作,分管政工、党建、综治、信访调处、社会稳定、禁毒、生态乡村、移民、发改、易地安置、财税、审计、金融、保险等工作,还要协管扶贫工作。其中,既有“一票否决”的老大难工作,也有号称“基层第一难”的工作。

面对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繁重任务,黄吉安是如何完成的?

“他有一句口头禅:只要沉下心来,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潘柯宇给出答案。他说,黄吉安所说的沉下心,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而是真正沉下去,访民情、汇民智、解民忧,真正为民担当。

黄吉安生前最后一次下乡归来时提着的公文包,仍静静摆在他的办公椅上,拎起来感觉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村民的油茶种植意向协议书、各类扶贫政策文件、贫困户帮扶手册、脱贫攻坚表格材料,还有一些常用的救急药品。

“黄副书记常常叮嘱我们,不能空手进村入户,一些最新的政策文件、表卡册和笔纸等都要随身带。”崇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汉平说,黄吉安每次下村入户,都拎着这个公文包,外加一个可装1.5公斤开水的保温水壶。

崇文村是百旺镇最偏远的自然村,俊美屯又是崇文村最偏远的自然屯,那里不通路,翻山越岭进出屯,最少也要6个小时。“为了动员这个屯的群众修路和搬迁,黄吉安副书记去了不下七八次,每次都要走上一整天。”陆汉平说。

然而,基层工作不仅考验“腿力”,更考验“脑力”。这一点,在黄吉安分管的信访维稳工作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百旺镇东与我市的宜州区福龙瑶族乡、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交界,南隔红水河与南宁市马山县金钗镇相望,红水河、刁江流经镇境内约30公里,属于乐滩电站移民库区,土地纠纷、地界纠纷、移民安置、综治维稳等工作量大,任务繁重。

为此,黄吉安在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经常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深入移民库区开展矛盾化解工作,面对群众来访和提出的诉求,不管有理无理,能解决的就给结果给答案,不能解决的也耐心做好记录,取得群众信任。

据统计,2018年,百旺镇共排查出库区移民矛盾23起,解决22起。黄吉安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开展工作,也为库区带来了社会日趋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发展氛围。

一个沉甸甸的公文包,外加一个可装1.5公斤开水的保温水壶,是黄吉安下乡的“标配”。

一本随身不离的结婚证——诉说责任担当

在黄吉安的公文包里,除了各类文件和急救药,还藏着一本已泛旧的结婚证,其中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心酸故事。

黄吉安199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都安县担任大兴镇弄模村扶贫工作队员,县交通运输局综合技术股股长,永安镇人大副主席和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工作23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基层、奋战在一线。

作为一名深度贫困乡镇的党员领导干部,黄吉安勇于肩负起“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同时,他也有着身为一个儿子、一名丈夫、一位父亲的家庭担当。

然而,工作变动和时常下乡,让黄吉安与家人聚少离多。每当夜深人静,想着不在身边的妻儿,他只能用这本随身携带的结婚证,慰藉内心的思念。

这个秘密,一直到他去世前不久,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同事发现。

“当时我们还取笑他。”崇文村挂村干部回忆着,不禁失声落泪。在下乡途中,有的同事还把黄吉安随身带着结婚证的事当成笑话取乐。没想到,黄吉安非但没生气,还和大家聊起了其中缘由,并叹气说:就当是见证如见人吧!

百旺镇教育助理、崇文村挂村干部韦懿宸说,黄吉安的儿子刚满6岁,经常在打来的电话里“爸爸、爸爸”叫个不停,每次都要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呀?”

接到电话的黄吉安不论再忙,都会哄着孩子说:“今天是星期几,你用7来减,还剩多少天,那多少天后爸爸就回家啦。”

但是,忙于工作,经常加班、下乡的黄吉安,很少能给儿子兑现“多少天后就回家”的诺言。

当黄吉安的妻子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时,她抱着反复念叨“爸爸还有几天回家”的儿子,哭成了泪人。因为这一次,黄吉安是真的要失约了。

(作者:河池日报社首席记者 权 晟 通讯员 蓝碧庆;编辑:林郁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