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为卖愁 今朝不愁卖  洋坑村的“微时代”
闽北日报 2019-01-11 17:26:19

2018年最后一天,天气寒冷,延平区王台镇洋坑村支书张昌灼却闲不下来。他倒腾了一会手机微信,回答了洋坑葡萄采摘直销群里客户的问题,不到2分钟,就有一笔订单进了账,订下了明年挂果的第一批葡萄。

放下手机,张昌灼心里着实感慨,改革开放的春风真是推着农民往小康方向大步跑。

不说其他,就说这农产品销售。

“老张家几代人都是农民,背山靠水,靠着老天爷赏一口饭。”张昌灼回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步一步吹向延平大地,吹进深山,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40年间,老张家从父亲挑着两担子油汪汪的时令菜徒步八里土路到集镇吆喝,发展到家里四个兄弟坐着向村里生产队租借的拖拉机驮着十几亩田的水稻收成,扬着漫天黄土慢腾腾往镇口赶;从酒香巷子深求着外地客商低价来村里拉果子,到一条微信采摘信息天下知。几十年间,村民们的思想也发生了从“纯种地”到“你要什么,我种什么”的巨大转变。

“种过柑橘,最多的时候,全村80%的农民都在种,但是农产品同质化严重,运输成本高,外地客商不愿来,渐渐地村民们就不种了,村里还引进过无公害蔬菜基地,基地所属的公司一退出,200亩良田就成了抛荒地。”种种倒腾,让村民们实在心急。此时,中央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大伙一合计,2014年底,成立了鑫泰蔬果合作社,自己干。村两委一家家走村入户,拉着大家入社入股,40户人家,120人,想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乘着改革的东风,让支部党员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激发大伙的精气神,“让咱山里人也享受更多发展成果”。

盘活抛荒田,集中土地流转,再通过资金入股南平市泰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借用销售渠道,进行市场调查。合作社试种200亩的葡萄园,产出的葡萄挂果后第二年就出了名。

怎么售出的?借力微信,“互联网+订单+新鲜配送”。昔日的“泥腿子”拿起手机,组建一个王台洋坑葡萄采摘直销群,尝试着自己做微商。

“本以为藏在山坳里的果子不容易出去,没成想老支书用微信拉了一个采摘直销群,在镇村干部的微信里里外外转了一圈,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就来了一大群人。”村干部黄秀莲说。

200亩,产出3万公斤。果子甜,又是生态产品,“回头客”不少。很快,1.5万公斤用于采摘的果子被采摘一空。剩余的1.5万公斤,直接在微信群里下单配送。

“现采现送,葡萄园里少了中间环节,仅节省的雇工费用就能给村民们增加20万元的收入。”张昌灼说,通过“微营销”,利用微信群,把每天生产中的信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告诉客户,一周里果园发生的事、活动预告也会在微信里贴出,客户能实时了解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跟踪农产品流通过程,还能通过微信群解决农产品售后服务,与客户形成良性的交流机制。物美价优,服务好,渐渐地,大家都知道王台百合小镇里有个“洋坑葡萄”。

“过去我们是求生存,现在我们是求发展。”老张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现在政策越来越好了,市里积极推介武夷品牌,区里、镇里正在发展百合小镇,洋坑村也被纳入其中,就想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利用农产品微商这副好牌把洋坑的农产品打出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