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识字糊涂始”是鲁迅“活剥”了苏东坡。其原诗为“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鲁迅的意思是有些“书面语”如“幽婉”、“玲珑”、“蹒跚”、“嗫嚅”等,很难明白如话。当然,也并不能因此就为念错了“鸿鹄之志”去辩解,因为“识字”古来是有关传统文化的大课题。即便有的纸质媒体“告别”了读者,识字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是,如果每逢佳节必加班,连休息的空都没有,实在不敢奢求大家再去辨析山的“崚嶒”和“巉岩”究竟有多大区别了。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瓜分片,横七刀竖八刀
据说此联是明代蒋焘的掌故。父亲的朋友来访,蒋焘端茶待客,客人指着窗外冻雨出了上联试他。看着正在切西瓜的母亲,蒋焘脱口而出此下联,客人惊为神童。盖“冻”“洒”可以拆分为“东二点西三点”;“切”“分”乃是“七刀”“八刀”合成。
拆字联用的是“离合字”,把一个汉字分拆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于各个新的意义。名联如“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等。这是独具特色的汉字文化,个中机巧,恐怕翻译成外文需要小半天。
问题在于,如今作为国粹的“识字”,也在被电子屏幕与“拼音输入”侵蚀,于是才有不时出现的讹误乃至笑话;于是才有“《咬文嚼字》公布2018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大新闻;才有近来不胫自走的“人民日报总结的提笔就错的200个常用词”等等。
实际上,从2006年起,《咬文嚼字》就每年发布“十大语文差错”,为什么今年反响比较大、各媒体转发比较多呢?因为文字是文化的“根”,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使得大家“共同关注”以至于由此延伸出语法、逻辑的问题。窃以为这是好事,与其空谈“大文化”,不如从“咬文嚼字”入手。
同时,大家之所以街谈巷议前北大校长鼓励学生“立鸿浩之志”,因为身份所在,影响宽广。税局批评范冰冰时,把“不知所终”误为“不知所踪”,就没有那么大的动静,甚至有老师说“平翘舌而已”。而对于前者,坊间即刻回忆起2005年,前清华校长的尴尬:念错了黄遵宪的名句“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其实,“南蛮北侉”,只要有所“预习”,那“东二点西三点”“横七刀竖八刀”的汉字是不该念错的。
再退一步,念错也不怕,只要及时道歉,及时纠正,进而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如何既保护汉字结构复杂、表意丰富的特色,又能够让相对“生僻”的汉语“活”起来,不仅是文字学家的任务,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这是苏东坡揖别黄州之际的心情。说“四大皆空”的僧人尚且不能在一棵桑树下连宿三天,因为日久必生情。所以,还是不说离别,且尽眼前酒一杯。苏轼一生坎坷,四处漂泊,却开朗豁达,与各地父老乡亲相处无间。写别情常常既无愁苦意,更无缠绵情,非大手笔不易臻此境地。
用此联者,为《北京晨报》的告别道一声“走好”也。
2018年的最后一天,《北京晨报》的头版出现告别语“最后一声问候早安”:北京晨报明起休刊/感恩这么多年的陪伴/抱歉这个冬天的离开/20年来,我们跨过千山万水/20年后,我们还要跋山涉水/我们并未远去/我们在这座城市的血脉里/“廿”念不忘,一如往昔/1998.7.20/2018.12.31——与此同时,全国46家报纸宣布停刊。所以,“走好”是所有曾经努力过、辉煌过的媒体与媒体人共同的心音。
2018年4月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37.6%,较2016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而2016年的数据是“报纸阅读率为39.7%,较2015年下降了6.0个百分点”,2015年的数据是“报纸阅读率为45.7%,较2014年下降了9.4个百分点”——换句话说,2017年还是近年来读报率下降最慢的一年。
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带来了报纸阅读率的放缓与减少。面对智能手机的大势所趋,媒体人已经习惯“丰盈中怀旧的孤独”,而且,大家同样融进了新媒体的事业。
所以,像苏东坡一样,樽前聊与一身归,潇洒转身,道别的“挽歌”并不悲伤,用女诗人舒婷的《馈赠》里的一句诗概括:“我表达了自己,我获得了生命。”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路人甲”说这是朱元璋为秦淮河畔“官办妓院”做的广告。而“路人乙”考证,刻有此联的狮子山阅江楼,虽有朱元璋洪武七年动议——还让每个文臣,都写篇阅江楼记,最后选了宋濂的为第一名——然而彼时并未兴建,是2001年才由后人建成并刻联语。虽然洋洋300万字的《中国对联大词典》也署名“朱元璋”,但很可能是一山一水一楼一阁都想沾点皇家的仙气以做广告也。
笔者无意考证朱皇帝的联语水准,而是想说,新春佳节又要到了,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有没有时间去秦淮河畔看一看“佳水佳山佳风佳月”,体会一下“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呢?
答曰,有,很少。大多数年轻人没有时间,因为要看父母、抢票不易,更重要的是:在加班。
所以,看到“中央媒体怒批:请不要‘五加二 白加黑’无节制加班掏空年轻人!”的标题,笔者几乎替孩子们流下眼泪。他们是“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生力军”,宪法、劳动法、公务员法赋予了他们休息的权利。他们不喜欢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去“招商引资”、去换取“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先进单位”乃至视察、验收、年终检查工作之际一句领导的表扬。
而且,不少领导也是年轻人,也需要看看“佳水佳山佳风佳月”以怡倦眼,他们也渴望带薪休假,也不愿意做“领导都不休假”的典型。
然而,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说:“加班是一种坏的工作方式”、“热衷于让员工加班的领导,大多是喜欢瞎折腾的人”,年轻人敢说自己不愿意加班吗?好意思向领导请假吗?敢问一句“有没有法律规定的加班补助”吗?
有道是新法正式规定:2019年开始,加班必须给予调休或补助!我们等待着细则的落实与检查,并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