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构建大交通格局助推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
吕梁日报 2018-12-29 18:39:16

新建的太克线国道

新建的城庄工业大道

东山绿化循环路

白文东站建成通车

太佳高速横跨晋秦两省

新建的乡村公路

太佳高速城区连接线

通村道路

高速互通

本报讯 临县地处晋陕黄河峡谷中部,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改革开放以来,临县走出封闭大山的步伐铿锵有力。特别是近年来,全县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力实施县乡公路改造、村通水泥(油)路和街巷硬化两轮“全覆盖”、危桥改造、灾害防治和安保等建设工程,截至2017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2811公里。公路网密度为94.4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631个行政村水泥(油)路和街巷硬化全覆盖的目标。更令临县人没有想到的是,如今途经县境建成晋中南出海通道、太兴铁路、太中银吕临支线三条铁路和太佳、西纵两条高速。三条铁路两条高速,贯穿临县东西南北。临县交通四通八达,上太佳高速2小时可达省城太原,距离吕梁机场仅有30分钟车程。县境内有2个铁路客运站、4个货运站,5个高速出口。白文火车站建成通车,出行十分便捷。目前,临县已是交通枢纽要冲,形成铁路、高速、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化、网络化大交通格局,成为连通中东部与大西北的重要通道,助推经济社会实现全新发展。

资源特产藏深山,出门走路难上难。临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都深有同感:“临县要加快转型发展步伐,首先必须改写交通历史。否则,实施项目建设,加快脱贫步伐,全县公路运营能力根本不能满足大发展需求。”基于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都作出了举全县之力让交通率先发展,实现公路四通八达的抉择,以此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步伐。

湫水河是临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它沿兴县黑茶山入境,流经该县8个乡镇90多公里,到碛口汇入黄河,年吞吐泥沙上千万吨,是山西泥沙流失最大的一条黄河支流。尽管沿河两岸聚集着全县1/3的人口,但在30年前因河上只有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城南门和三交两座大桥,沿岸百姓饱尝隔河之苦。1980年8月2日,临县驻地部队7名将士渡河到城关镇南河滩参加劳动,不幸在返回途中被突发的洪水卷入河中,经上百军民奋力抢救才幸免于难。距公路仅有7公里的丁家沟,更是因河水阻隔,每公斤土豆和每公斤煤的价格分别比外村少卖1角和多掏6分,每年仅这两项全村收入即减少14.5万元。有关资料显示:因为缺桥,这条肆虐的狂暴巨龙,每年带给临县人民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万元。

1992年10月,白文镇白家崖村,在集资5.6万元的基础上,经全村624位村民义务投工,终于建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座水泥盖板桥,同时也点燃了其他沿岸村庄村民义务修建大桥的热情。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按国家标准计算需投资2000万元的工程,先后经沿岸5乡9村1.1万名村民的努力,仅用了369万元,就在安业乡前后青塘、赵家岔、丁家沟、青塘沟5个沿岸村庄附近建了5座大桥。

往昔涉水百姓苦,而今通途人民福。改革开放以来,临县人在湫水河上就建起70多座大桥,于2005年配套新城开发建成的东岳大桥,更是以48米的宽度,成为湫水河上大桥之最。70多座大桥带给百姓带来的好处真是说也说不完。

削壁成坦途。更可歌可泣的是,从2004年6月开始,临县人在没有立项、没有一分投资的情况下,投资3亿元,在黄河岸边建成的百公里沿黄公路,给沿黄岸边的数十万枣农带来崭新的生活环境。

大交通大发展,这是临县人现在的共识。在大交通格局的带动下,临县不仅加快了脱贫攻坚的步伐,而且带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吕梁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部引黄工程以及陕京三线、榆济线、临保线等一批输气管道落地临县,大路网、大水网、大电网、大气网形成了新的区位优势。吕临能化千万吨矿井、千万吨洗煤厂、京能吕临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厂等一批现代化能源项目的实施,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

今天的临县,是开放、包容、自信、自强的临县,是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一个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区位优势越来越凸显、产业集群越来越强大、发展步伐越来越加快、生态环境越来越宜居、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的崭新临县,正崛起在三晋大地! (文/图 刘建荣)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