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细巩固提升“大文章”——文水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吕梁日报 2018-12-29 17:50:34

     

图为文水县苍儿会养牛基地。

2017年,文水县经过三次动态调整,共确定贫困村2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91户3648人,年底脱贫1690户3645人(含省系统后台回退巩固脱贫278户618人)。作为非贫困县,文水县贫困人口实现了整体脱贫,并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了标注。

在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文水县坚持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从严从实,细上加细,全力推动全县脱贫攻坚战役向纵深推进,确保工作做好做实巩固出成效。一年来,英雄刘胡兰家乡的44万人民再次吹响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号角。经过动态调整,2018年末脱贫人口31户90人。

实施“五大工程”帮民富

脱贫不止步、工作不懈怠。在三年多的攻坚中,文水结合实际想了许多办法,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何把这些经验固定下来继续发挥效应?该县实施了五大工程,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坚持产业扶贫不松动。文水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龙头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在全省县级层面名列前茅。该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13户龙头企业为依托,成立了31个由贫困户组成的扶贫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贴息+公司担保+合作社贷款+贫困户获利”模式,将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合作社。为使合作社规范运作,还安排扶贫干部帮扶企业,每名干部帮扶对接几个专业合作社,制定各自的帮扶措施,形成一名干部、几个合作社、一个方案的帮扶机制,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2016年、2017年已为贫困户发放分红1190余万元。同时,在重点贫困村马西村和河西村实施的500头肉牛和5000头生猪养殖项目已初见成效,实现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和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破零”两大目标。

——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7年全县整体搬迁村为凤城镇集灵源村和曹家山村,共涉及搬迁群众118户1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户183人。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以去库存集中安置为主,经层层筛选,确定了嘉和苑公寓楼、学府雅苑(胡兰大街棚户区改造安置楼)为集中安置点,并于去年年底全部安置。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有序推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今年以来,该县扎实开展整村拆除复垦工作,目前,成家山、武家坡、集灵源3个自然村已完成拆除,国土部门进村开展复垦前期准备工作。贾家山、曹家山2个自然村已完成拆除工作的80%。为稳定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该县整合专项资金,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村”模式,在曹家山和集灵源分别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收带动贫困群众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今年上半年分红资金3.18万元已发放到户。

——就业技能培训持续发力。以“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为龙头,开展形式多样的实用培训,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积极参与“吕梁山护工”培训,2018年累计培训1154人。连续两年举办“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及“吕梁山护工”现场招聘会,累计82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200余个。同时,扎实开展全民技能培训,共培训各类劳动力3166人,拨付培训补贴119.16万元。对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15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资助3000元,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驾驶员培训;组织16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参加省扶贫办电商扶贫培训;以乡村农民夜校为主阵地,利用农闲时节,开展冬春农民素质大培训,将种植、养殖实用技术送到贫困户身边。

——小额信贷为金融帮扶助力。连续两年出台了《文水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细则》,通过“政府+银行+实施主体+贫困户”四位一体模式,两年累计为9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3053.98万元。2018年,又采用“政府贴息、风险补偿、包干服务、扶贫到户”模式,为1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921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783万元的117.6%。

——县际帮扶凝聚合力。市委确定文水、岚县开展县际结对帮扶后,文水县建立了县际结对帮扶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结对帮扶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结对帮扶。新大象养殖有限公司6000头种猪场已投入使用,可直接安置贫困人口就业30余人,带动7个乡镇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胡兰食品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岚县普明镇贯家庄村新建了年屠宰30万只的肉羊屠宰厂,带动贫困户300户,并与社科乡10个村和上明乡9个村签订肉牛养殖合作协议;晋能公司为岚县贫困待业群众提供月工资3000元以上,解决“四险一金”的工作岗位;组织1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赴岚县参加考察对接扶贫工作,在特种养殖、药材基地建设、马铃薯深加工等产业上陆续形成了深度合作。今年10月底,开展了“教育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合作框架签约仪式暨第一次帮扶活动”。

补齐四个短板解瓶颈

补齐短板,保障先行。针对深度贫困瓶颈的破解,文水县全力打好保障扶贫巩固提升战。

——补齐健康扶贫短板,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持续开展“三个一批”医疗救治行动;对35类慢性病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签约管理服务,制定康复计划,出具健康处方,对慢性病患者病情适时进行监测,并提出转诊意见;对重病患者,实施“三保险”“三救治”“双签约”进行兜底保障。截至12月初,全县门诊补偿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乡级门诊498人次,享受门诊补偿金额10.74万元,其中195人享受了超过普通人群200元封顶的政策待遇,有10人达到超过500元封顶。住院补偿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住院630人次,其中:1000元兜底补偿529人次,享受补充保险606人次,金额18.11万元。经县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录入辖外住院病人16人,其中:在省级医疗机构住院有7人享受18671.13元兜底补偿,享受补充保险13人次,金额8569.45元。

——补齐教育扶贫短板,解决贫困代际相传问题。通过“雨露计划”已有85名贫困学生符合资助条件,补助资金已发放到位。2018年度二本B类教育扶贫12名贫困学生符合资助条件,补助资金6万元已发放到位。2018年春季建档立卡贫困幼儿补助70人,资助金额3.5万元;寄宿生补助小学43人资助金额2.15万元,初中101人资助金额6.3125万元,非寄宿生小学209人资助金额10.45万元,非寄宿生初中48人资助金额3万元已拨付。秋季各类资助资金12月初已拨付。

——补齐兜底扶贫短板,解决无劳力致贫问题。落实兜底扶贫政策,低保线由2017年的3300元提高至3744元,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享受低保兜底的共有938户1482人,涉及资金406.1万元,目前已拨付到户。落实残疾人补贴政策,为7名贫困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每人260元,共发放1820元;完成92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上半年每人300元资金已拨付。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解决贫困村提升问题。围绕贫困村退出标准,逐村排查道路、饮水、住房、通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项研究制定短板补齐计划,县直各职能部门认领任务,集中力量推进。2017年全县33个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互联网,饮水安全全部达标,326户危房改造全部竣工并完成了实地验收,退出的29个贫困村实现道路硬化。今年以来,结合贫困村提升需求,出台了《文水县贫困村对标提升行动方案》,建立了提升工程项目库,确定在马西、大南峪、付家庄、贺家塔、下社、吕家山(前周)实施水利工程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同时,在具备条件的20个贫困村设立电商网店,为群众农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提供了平台。

落实五项保障聚合力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作为重要工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压紧压实责任,落实五项保障凝聚脱贫合力。

——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先后多次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为全县扶贫工作把方向、定框架。县委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脱贫攻坚责任要求。全县29名县级领导干部包联33个贫困村,定期深入联系点,开展了县乡村三级书记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对低保重新审核、易地搬迁、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基”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协调,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加强帮扶队伍建设。今年6月,县委对全县驻村工作队进行了调整,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全部配备了第一书记,单位帮扶村总数由原来的153个有贫困人口的村调整为199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抓党建促改革、抓党建促振兴”开展村情民情走访、基础工作巩固、资金项目盘点、政策措施落实、内生动力提升、作风问题整治“六大行动”,以帮扶工作的精准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夯实资金保障基础。2018年,该县收到省级扶贫专项资金862万元,县级扶贫资金610万元。截至目前,贫困村道路建设521.34万元,产业贷款贴息拨付422.968万元,小额信贷贴息146.532万元,雨露计划17万元,教育扶贫6万元,致富带头人培训5.6万元等共计1472万元全部到位,拨付比例100%。

——净化扶贫领域作风。制定出台了《文水县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按照时间节点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推行阳光扶贫,由纪委监委牵头起底,2016年以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查实23件,党纪处分24人,政务处分1人,组织处理7人。同时,建立常态化约谈制度,各乡镇共约谈乡级干部71人次,村级干部 142人次,第一书记55人次,驻村工作队137人次。

——强化社会帮扶。2017年,开展“32户企业与33个贫困村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大象农牧、瑞驰景田、晋能科技等企业积极开发保洁员、协管员等岗位,吸纳安置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成立县慈善总会,按程序,确定救助对象150余名,救助资金53万元。今年4月,陆军航空兵学院与赤峪村建立扶贫结对关系,出资17余万元建成饮水井供电系统,解决了全村735名村民用水、600余亩农田灌溉和500余头牲畜饮水难题。扎实开展消费扶贫,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消费贫困群众产品,龙泉酒业以高于市场0.1元的价格收购马西乡南武家坡村村民玉米4.8万斤。

一年来,文水县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全链条式”扶贫思路,帮助指导脱贫户从各方面有效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家庭经济收入,确保脱贫户持续增收不返贫、弱势群体脱贫致富路上不掉队,实现了脱贫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截至目前,全县发展自主创业模式贫困户1279人,劳动力转移模式贫困户1175人,帮扶生活模式贫困户2853人。引导贫困户开展种植、养殖、小规模加工制作等自主创业,实现自我生产发展,形成稳定收入渠道。上贤村贫困户庞荫明因患有反流性食管病,在帮扶干部的积极引导下,开展了肉鸡养殖,养殖出栏数量从2016年的1000只发展为2017年的2000只,养殖收入分别实现5000多元和8000多元;闫家社村贫困户闫正庆一家因家中有疾病患者,无法外出务工,帮扶干部发挥他本人长期从事豆腐制作帮工的一技之长,帮助购买了豆腐加工相关设备,成立了豆腐制作小作坊,家庭收入稳定。洪义村张继富一家,因本人有轻度残疾,妻子患病,儿女上学,家庭生活困难。村委介绍他在本县大象禽业集团打工,月工资2400元,实现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增长。

脱贫致富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激发内生动力才是实现长久脱贫的关键。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调动贫困户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文水县将继续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路上蹄急步稳踏歌前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