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电影人的四十年闯关岁月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祁海 2018-12-28 22:45:39


  祁海、赵军、周俊杰创建的三剑电影学社与广东国有电影发行公司“公私合营”,创造了省钱省力高效的宣发新模式,电影《红樱桃》的票房收入击败了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七年在广州上映的所有美国大片

  “轰!轰!轰!

  我们是开路的先锋! ”

  我特别喜爱聂耳为中国经典电影《大路》谱写的主题歌。

  我已年近七十,但神采奕奕,不见白发。这是因为我这辈子活得开心,快乐来自一种引以为荣的自豪感——我也当过开路先锋!

  改革开放冲锋号在1978年吹响!

  但是,僵化保守的旧体制积重难返,像挡路的险峻千山,山后有山,望不到头……那一年,我才28岁,仅有中专学历,不过是进入珠江电影制片厂剧本部门才一年的见习编辑,人微言轻,似乎用不着我等小人物为改革大业操心,跟在老同志后面打打杂就行啦,让别人冲在前面吧。

  这可不符合我的性格。祁某外表文弱,但并不安分。

  敢支持全国第一位“电影制片个体户”拍电影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只有16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电影制片厂才有生产故事片的资格,我认为这是行业垄断,太不合理,必须冲破。

  1984年,江西新余市群众艺术馆小干部蓝天明在当地注册了一家民营电影制片公司“东方影业公司” ,全体成员表面是五人,实际上只有两人,是中国电影制片业的第一家个体户。蓝天明打算找人担保,向当地银行贷款60万元,拍摄他创作的一个曾被全国所有国营电影厂退稿的故事片剧本《魔针》 。个人贷款拍电影,当时在全国尚无先例。老蓝是我的文友,拍《魔针》会不会亏本?他心中无底,便征求我的意见。干不干,就听我一句话。我明确表态:大胆干!亏不了!

  我的许多朋友吓了一跳:你疯啦?所有电影厂都不看好这个剧本,就你独具慧眼?万一看错了,会害朋友倾家荡产!

  我胸有成竹。我认为《魔针》是第一部将中国针灸医术与武术巧妙糅合的传奇故事片,歌颂了爱国主义,但不排外,第一次在功夫片中让外国人成为主要正面人物,这都颇有新意。我接待了新余银行信贷部门的调研人员,以精确的市场分析说服了对方批准贷款。我担任《魔针》剧本编辑,将剧本打磨得更精细。我又在珠影物色了一批可靠的摄制人员成立摄制组拍摄该片,这就保证了制作质量。该片挂天山电影制片的厂标发行,厂标费可比珠影便宜一些。《魔针》果然大获全胜。

  敢和主管部门领导辩论

  经过一番思考实践,我在1992年写了一篇题为《只许少数电影厂垄断故事片市场,合理吗? 》的4000字建议书,寄给当时的国家广电部,建议政府允许社会各界不买厂标也能拍故事片。当时主管电影的田聪明副部长阅后,来广州视察时特意单独约见我。他态度和善,但很明确地说广电部不支持我的建议,他认为拍片指标如放开,电影界就会混乱失控。我不服,据理力争,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

  我不气馁,将我的建议书投给北京的《当代电影》杂志,发表后反响强烈,其他报刊也有转载。我接连发动社会各界集资拍摄了6部电影,最成功的案例是我发动广东省惠阳县党政部门出资80万元,与珠影合拍中国第一部纪实性警匪故事片《警魂》 ,该片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华表奖,而且很卖座。

  田聪明同志听取多方意见,转变了观念。他出任国家广电总局局长之后,在1999年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宣布政府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拍摄电影。他在大会上作报告时当众问:“祁海同志现在在哪儿?祁海同志为电影体制改革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到会的一些同志当晚就打电话向我报喜讯,令我深受感动和鼓舞。

  敢当全国第一个下影院指挥市场运作的创作人员

  1993年,全国的国产片市场大滑坡,许多电影创作人员悲观绝望,束手无策。

  我策划的珠影影片《复仇的女人》是一部没有明星主演的小片,各地电影发行公司都不看好,但我相信自己的眼光。我是创作人员,营销并非我的本职工作,我主动越界出击,向广东省电影发行公司拍胸脯请战,要求让我下电影院参与《复仇的女人》的营销工作,我不要一分钱经费和报酬。

  获得批准之后,我试用“培植典型,以点带面”的发行新战术,先说服广州华南影都独家上映《复仇的女人》 ,指挥影院美工共同设计该片宣传栏。我一人用十几个化名撰写推介该片的文章和新闻报道,在报纸上发表。我发现该片在华南影都的票房收入超过美国明星史泰龙主演的电影《黑狱灾星》 ,立即建议《羊城晚报》记者写了一篇题为《〈复仇的女人〉打败史泰龙》的新闻报道,以用票房数据宣传国产片的包装手法,促使广州各影院争放《复仇的女人》 。

  后来,我赶赴东莞,介绍广州上映《复仇的女人》的卖座经验,促使该片在东莞也打响。我又赶赴番禺,介绍广州、东莞的经验。我运用这种“滚雪球”战术,使《复仇的女人》在广东十个市县打响,然后自编一份介绍成功经验的简报寄到全省每一家县级市以上的电影发行公司,促使全省热映《复仇的女人》 ,该片在广东的票房收入高达254万元,竟超过大明星李连杰主演的香港商业大片《狮王争霸》(214万元)。

  陈旧的电影发行体制完全可以突破!“93大捷”坚定了我的信心。

  敢创建全国第一支专门开发国产片市场的突击队

  1995年,我与广东省电影公司宣传科副科长赵军、刚退休的广州市电影公司宣传科科长周俊杰,自发创建了我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国产片市场开发的团体——三剑电影学社,拿出个人的积蓄做工作经费,与广东的国有电影发行公司“公私合营” ,由我们三人推动全国各制片机构拍摄的30多部国产片在广州上映,创造了省钱省力高效的宣发新模式,没有一部影片亏损。其中《红樱桃》的票房收入击败1995年至1997年在广州上映的所有美国大片。美术片《大闹天宫》的上座率是美国卡通大片《狮子王》的两倍,纪录片《较量》 、儿童片《一个独生女的故事》在广州率先掀起卖座热,使这三种被人断定没有经济效益的片种重返电影院。

  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革命历史巨片多是上下集,较为冗长,影院和观众都难以接受。三剑电影学社带头为革命历史巨片“减肥” ,经八一厂批准,我在珠影剪辑车间将八一厂拍摄的片长3小时40分的上下集巨片《大转折》删剪成2小时零2分的单集,保留精华、组接顺畅,观众看后都叫好,使该片票房收入急升,京粤新闻记者视为奇闻大力报道。

  三剑电影学社名震全国影坛,有关部门领导认为这是电影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公开表扬三剑电影学社,三次指定我代表学社在全国性的电影工作会议和讲习班介绍先进经验。

  敢创建全国独一无二的国产小片高产出试验田

  2005年,我年近花甲,已获得许多荣誉,似乎已功成名就,可以歇一口气安享晚年。但我还是坐不住,又当“开荒牛” ——出任广州青宫电影城的策划总监,扶持三位初出茅庐的年轻经理。

  青宫影城条件不好,没有IMAX,座位数多年来只有1016座。周边300米还有3家电影院与之竞争。我毫无惧色,我的奋斗目标是:将青宫影城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模范影院。我自创一套“情商与智商完美融合”的经营管理新模式,得到经理和员工的支持。青宫影城迅猛崛起,几年之后,单座年产值可高达5万元,年票房收入高达5169万元,年均上座率三次获全国影院冠军,两次获全国影院亚军。

  我更重视社会效益,以青宫影城为阵地,创建全国独一无二的国产小片高产出试验田,自选21部没有大明星大制作、在全国影院票房惨败的国产小片,自创新的营销手段大力推出,这些影片在青宫影城都起死回生,成为卖座片。经常是靠改一句宣传语、改一幅海报、改一个档期,就救活一部电影。不论是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农村题材电影、儿童电影、戏曲电影,不靠包场红头文件,都可以卖座。

  抗战题材电影《喋血孤城》在青宫影城周边的影院最多只能收获票房635元,但在青宫影城可收获25万元。主旋律老电影《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出厂7年,仍无法进入影院市场。青宫影城敢独家上映该片,仅花150元宣传费重新包装,该片票房收入高达13万元,击败青宫影城同年上映的4部最新美国大片。

  我大胆开拓,敢为人先,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鼓励支持。我至今连业余大专的文凭都没有,被破格晋升为国家一级电影编辑,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还当选为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各地电影界、大学邀请我去讲学共计200多场。

  40年光阴,我没有虚度。

  改革再出发号角吹响!回望身后大道,再看眼前荆棘,老夫抖擞精神,开路!继续开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