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桥小学“蝶变”看顺庆城乡教育的大发展
今日顺庆 2018-12-21 18:29:56

今日顺庆 赵效泉

顺庆区双桥镇小学距顺庆城区约40公里,是该区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之一。学校办学起步于当地一座寺庙,数十年来几经变迁,该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室、操场、实验器具、体育器材、电子黑板等教学“硬件”,与城区小学相差无几。

双桥小学仅仅是改革开放40年来,顺庆区农村学校华丽转身的一个缩影。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中央到地方,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也不能穷娃娃”、“一切为了孩子”等“重教”思想在社会上蔚然成风。顺庆区历届区委、区政府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变着城乡学校的面貌,缓解了群众子女“入学难”,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实现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80年代: 一座破庙就是学校,古坟石当课桌凳

杨毛君,今年54岁,双桥镇小学教师。

1984年,19岁的杨毛君从南充县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双桥小学工作。“第一次到校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杨毛君说,当天下着小雨,他从南充县蟠龙区三会乡(今嘉陵区三会镇)坐车到西门车站,再换乘班车到南充县李家区(今顺庆区李家镇),然后步行25里泥泞的土公路到双桥小学。“从家里来到学校用了一整天时间。”说起刚从教的辛酸往事,杨毛君不断感叹。

上世纪80年代的双桥小学。

“学校就是一座破旧的四合院寺庙。”杨毛君说,有8间房屋被用作教室。当时,学校领导为了照顾“远道而来”的杨毛君,特意为他单独安排了一间“宿舍”。说是宿舍,其实就是将一间空着的大屋子用竹条和着泥巴做成隔墙、分成的几个小“房间”,每个“房间”不到9平方米。“行李放进宿舍后,空余的地方就只能容下一张床了,走路都要处处侧着身子。”虽然条件艰苦,但刚从农村走出来的杨毛君还是感到非常满足。这是学校领导看我离家远才特意安排的。杨毛君说,离家近的老师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教室里的黑板就是在墙上简单地用生漆刷一块区域,学生的桌凳高矮不一,材质五花八门,好点的是木头桌凳,差的就是用古坟石板做桌面,石墩作凳子。”杨毛君感叹道,当时的教学环境实在是太差了,教室墙壁不遮风、屋顶漏雨,夏天还好点,一到冬天孩子们冻得小脸通红。

“虽然环境艰苦,但大家都坚持下来了。”杨毛君说,师生们都坚信日子会越来越好、环境也会得到改善。

90年代:四层教学楼拔地而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全国各地城乡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双桥小学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90年代初,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双桥小学拆掉了部分四合院,建起了2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全校师生结束了那种“墙不遮风、屋顶漏雨”的苦日子,高高兴兴搬进了新教学楼。

现在的双桥小学教学楼和学生公寓

“当时,可把孩子们乐坏了!”杨毛君兴奋地说,学校的好事一件接着一件,1996年,学校开始修建教师公寓,1997年,全体教师搬入新家。“墙壁像雪花一样白,客厅宽敞,卧室采光也极好。”杨毛君说,新修的教师宿舍两室一厅,一厨一卫,50平方米左右。“住楼房了!”提起当年搬新房子的场景,杨毛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的双桥小学操场。

随着国家全面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双桥小学原有的教学场地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1998年,学校拆掉了原来的2层小楼,改建起了一栋4层高的教学楼,设有16间教室,4间教师办公室。“新教学楼建起投入使用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在逐年提升。”杨毛君说,随着教学环境越来越好,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如今: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国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顺庆辖区学校的硬件环境、设施设备、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到全面加强。

“过去的操场就是一个土坝子,一遇到下雨天,学生好几天都没法开展户外活动。”杨毛君说,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学校的办公环境、教学设施设备、教学场馆不断完善、优化。如今,教室里的电子白板、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都按标准足额配齐、配全,塑胶操场也建起来了……学校变化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迈向现代化。

改革开放40年,双桥小学的变化仅仅是顺庆众多学校蝶变的一个点。据了解,顺庆区有计划地逐年实施学校新(改、扩)建工作,仅2011年至今,先后启动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新(改、扩)建重点项目27个,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达到15个。期间,项目新增土地约660亩,完成投资约8亿元,建成校舍16万平方米、运动场1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2000个。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