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桑到北京”:用纤维艺术连接世界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范雪娇 2018-12-20 12:34:18


他山石(纤维艺术) 王建(中国)

18年前的金秋时节,首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在京举办,各国纤维艺术家共同承诺担当薪火相传的使命。此后,艺术家们带着对纤维艺术的热爱,历经10届展览,走进上海、苏州、郑州、南通、深圳等地, “从洛桑到北京”也逐渐成长为全球重要的纤维艺术学术平台。即日起至11月15日, “从洛桑到北京”第十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奥加美术馆3个展区同步开展。再次回到北京,既是一种回归,也是在新的时代中,重新观照纤维艺术与自然、传统、家庭、社会、时代的关联。

本次展览展出了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175件作品。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参展艺术家们十分注重对纤维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索和表达,关注表现材质、织物组织结构、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创造之美,比如来自瑞典的艺术家王乐云创作的作品《邻家花园》 ,运用丝、镜子、树,配以各色灯光和16个方形黑箱子,为观者营造了人为因素与自然相连接的“邻家花园” ;中国艺术家李薇运用水纱、绡创作的作品《壁影》 ,以悬挂的方式展出,轻薄的材质、中国的水墨图像在淡淡的灯光下投影到墙面上,形成壁影,轻盈、空灵。此外,观者还能在作品中充分感受到跨文化交流的成果:巴基斯坦艺术家玛苏玛·赫瓦贾创作的作品《兵马俑》 ,运用纺织物拼贴而成,以红色为整体色调,在富有地域特色的斑斓图案中, 4个标志性的中国兵马俑形象凸显出来。

20世纪60年代,国际壁挂双年展在瑞士洛桑举办,引起了巨大反响,连续举办多年后,却在20世纪90年代因多种原因而终止。2000年,“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落地中国,再现了这一艺术盛会的辉煌。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清华美院教授林乐成表示, “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名称表达了对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的历史和文化重要性的欣赏和认同,这个展览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现代壁毯精神共享提供了学术平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认为:“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世界,今日纤维艺术连接世界,它显示了一门艺术形式可以拥有的大格局、大视野和大追求。 ”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参与到纤维艺术的创作中,纤维艺术的相关展览也层出不穷,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门以材料命名的艺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纤维艺术带来许多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可能性,例如计算机提花织机的应用产生了很多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此外,纤维艺术的市场还有待发展,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教授尼跃红介绍:“佳士得拍卖行曾组织了一次纤维艺术拍卖,但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这说明市场还不了解纤维艺术,没有认可度。纤维艺术本身就有产业的背景,如果我们不去推动它进入市场,那就只能被禁锢在少数艺术家孤芳自赏的象牙塔里,最终是不能持久的。艺术市场的构成要素包括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和艺术品经营机构,缺一不可。 ”

七宗罪(纤维艺术) 约维塔·萨克露斯卡特(立陶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