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饰中的武戏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昱杉 2018-12-13 22:37:41

梅兰芳与陈正薇合影

梅兰芳《廉锦枫》剧照

笔者曾见到一件民国包金老银人物压襟,其上女子背剑,为专门体现女子动作,后设弹簧机关,使得人物更加灵动。推测为表现梅派京剧《廉锦枫》中《刺蚌》一出。此戏由梅兰芳先生1923年创排,齐如山编剧,同年11月首演于北京真光剧场。

《廉锦枫》取材于《镜花缘》 ,又名《君子国》 ,全剧共十一场戏,常演第六出《探参》和第八出《刺蚌》 ,唱、念、做、打俱全,是梅派代表剧目。故事发生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异域君子国中,廉锦枫因母亲生病想要吃海参,便练就好水性,潜海捞参,不幸被渔翁网住缚于船头,要将她转卖。遇到科举落第的大唐书生唐敖,怜惜廉锦枫孝顺之心,出资赎救。廉锦枫重返大海,刺蚌得宝珠,回报恩人。上海好运道书局曾发行《伶界大王梅兰芳秘本廉锦枫》 ,由罗汉出版社出版,扉页总结剧情说明为: “ 《廉锦枫》一剧,是说孝女廉锦枫入海取参的故事,为梅君单剑歌舞名剧之一。有海底布景,有特别腔调。歌舞翻新,新奇悦目,非有真实本领不能演唱之好戏也。 ”1938年3月20日,梅先生在上海天蟾演出《廉锦枫》 ,合作者为贾松龄、王少亭、姜妙香、朱桂芳、李庆山等,从现存节目单可看出,其上有《廉锦枫》本事,总结为,“ 《廉锦枫》一剧,取材于《镜花缘说部》 ,是一出唯美的歌舞佳剧,其中的意义在发揭我国所固有孝的美德,写廉锦枫因孝而得福,意在引导人们走上孝之道路。 ”故此可以看出, 《廉锦枫》一剧之所以为梅兰芳先生所重,原因有二,其一为其内容符合梅先生的思想观念,以“孝”为上,知恩图报;其二此剧为齐如山为梅先生量身打造,从造型到身段、唱腔皆有梅先生自己的创造,尤其是旦角水中的表演形式,对深水舞蹈的突破与创造,对大段反二黄的运用,都属于梅先生经过积累和实践下的创新。事实证明,这样的创新,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刺蚌》一出头饰为古装头,是过去京剧旦角从未有过的。背单剑,表现廉锦枫为探参治疗母亲的病痛,只身潜入海底,迎战艰险的巾帼之气。且《刺蚌》中用大量“反二黄”唱腔,为梅先生所创。 “反二黄”与“二黄”相比,降低调门,扩展音区,常用于老生表现悲壮情绪。而梅先生将此唱腔融进戏中,与《探参》一出中的“西皮”和“南梆子”形成对比,塑造了廉锦枫在端庄之外刚韧不拔的人物性格。

这件老银饰截取的是女子全身在舞动的画面,可谓暗合了《刺蚌》背后梅先生精心打造武戏的苦心,而且梅先生也很重视武戏的传承。梅兰芳先生入室弟子、京剧表演艺术家陈正薇回忆说,梅先生教她《廉锦枫》时,让她看游泳的资料,“因《廉锦枫》着重表现水中生活,故此水中舞蹈至关重要。梅先生喜爱游泳,会把泳式结合在京剧程式中。他常说,京剧中的一切身段来自生活,但是不是照搬,要高于生活,要美化。 ”陈正薇女士将《廉锦枫》整理、传承,还保留了数张梅兰芳的珍贵照片(陈正薇1933年生于浙江杭州,其父陈大悲为早期话剧的开拓者, 9岁入上海戏剧学校正字班学戏。1948年正月初五拜梅兰芳先生为师) 。

1924年10月,梅先生带剧团到日本演出,应邀到宝冢电影厂拍片,剧目为《虹霓关》中的“对枪” (梅兰芳饰演东方氏,姜妙香饰演王伯党)和《廉锦枫》中的“刺蚌” ,梅兰芳饰演廉锦枫,朱桂芳饰演蚌形。 (朱桂芳(1891年—1944年)京剧武旦演员,其父朱文英为清末著名武旦,朱桂芳自幼从父学艺,后入长春科班,专工武旦。1910年选入内廷供奉,为年龄最小者。以后又搭梅兰芳、余叔岩等各班社演出,其中与梅兰芳合作最久。梅兰芳1919年、1924年赴日演出、 1929年赴美演出, 1935年赴苏联演出,均是朱桂芳为其配演) 。在《刺蚌》一出中,朱桂芳身手矫健、功夫非凡,其表演深得梅先生的赞赏。在梅先生写的《我的电影生活》一书中,梅先生亦记录了这段往事,他写道:“这出戏的主要场次是连歌带舞的刺蚌,那次在日本剧场里上演过,所以电影公司要求拍这一场…… ‘蚌形’还有很多翻扑的动作,在拍摄时常常因为有一个身段做得不合适而需要重拍;也有时候我们做得很好,而镜头光圈没有算准必须重来一遍……这件事我曾在《舞台艺术四十年》和《东游记》里都详细记述过,回忆那次同去宝冢拍电影的朱桂芳、韩佩亭等人也都先后去世了,真是不胜感慨系之。 ”陈正薇回忆1950年和老师学这出戏时,梅先生特意叮嘱,“演这出戏必须关注对蚌形扮演者武旦演员的挑选。 ”陈正薇认为梅先生想说明,虽然主角是廉锦枫,不过对饰演“蚌”的演员同样有着严格要求,因为“廉锦枫与蚌之间的打斗舞蹈,优美、精致,充满意趣,只有技艺相当,才可能相得益彰” 。

民国老银压襟  李金镜  摄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