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博士薛凌展顺昌养鱼记
闽北日报 2018-12-07 11:03:14
“快把鱼往这边赶。”10月29日,在南平顺昌县元坑镇际下村的淡水渔场里,肤色黝黑的薛凌展身着下水裤和工人一起拖网抓鱼,活脱脱一个地道的渔夫。
  今年37岁的薛凌展是一名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也是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在读博士。作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技术代表和科技特派员,他已连续6年驻点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负责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及淡水名特优经济渔类研究开发工作。
  “我们来这,就是要打破传统育苗工艺‘靠天吃饭’的困境。”薛凌展介绍,福建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大省,但淡水鱼苗种长期依赖周边省份供给,存在病虫害跨地区传播和运输损耗的风险,放苗的时间也受到苗种原产地的限制,这种尴尬局面亟待打破。
  “传统的大宗淡水鱼孵化技术在山区并不适用,存在占地面积大、造价高、效率低下等问题。”薛凌展说,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多数淡水渔场都在山区,产能严重受限。
  面对有限的条件,薛凌展初到企业便开始研制苗种孵化设备,从材质选用、零部件制作到最终成型,每个步骤都徒手完成。先后研制了一批孵化、自动脱黏、网箱苗种培育装置,不仅体积小成本低,且节约水量高达96%左右,解决了苗种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问题。企业从原来的年生产大宗淡水鱼新品种200万尾扩大至近2亿尾。
  为了繁殖早春苗,薛凌展从注射催产激素到挤卵、取精、人工授精,再到鱼苗下塘培育、后备亲本培育、亲本种群管理等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忙时一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他说:“搞育种工作就是这样,季节一到就必须抓紧开工,一旦停下来就会误了当年的最佳繁育时机。”
  看到薛凌展团队这几年打造的“稻(莲)田综合种养模式”、“山塘高效生态养殖模式”、“鱼菜共生模式”、“猪沼萍鱼生态养殖模式”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5个“小而精”的生态模式大获收益,在顺昌当地养了几十年的渔民吴钦才由衷感叹:“原来鱼还能这样养!”
  近年来,薛凌展带领团队成功攻克了大刺鳅、美国银盾、马口、斑鳜等名特优品种繁育的核心技术。此外,他还挤出时间为顺昌周边养殖户进行鱼病检测,指导养殖户开展病害防治,每年培训养殖户及基层水产技术人员200余人。
  “我们就是要把科学技术从书本带到实践中,把论文‘写’在田野上。”薛凌展说。六年来,他将科研成果落地生根,解决淡水鱼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有15项,发表论文15篇,拥有专利10项,攻克的繁育技术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该团队指导生产的大宗淡水鱼新品种3亿多尾,分别推广到全省40多个市县,辐射到全国8个省市,为我省大宗淡水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和发展方向。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