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背后的故事 ——读《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
2018-12-05 10:55:25

在闽北有不少古玩店,近年还有建盏一条街,闽北人杰地灵,埋藏着历代精品,如陶瓷、古钱币、玉器、字画、木古雕等等,但多数爱好者并非爱去古玩店淘货,他们更喜欢去乡野,而这类人,我们常常说是“淘古货的”“铲地皮的”,而看了《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这本书,发现他们还有一个专属的名字叫“跑家”。

所谓“跑家”泛指一些收集散落民间古董的群体,一部分是为了赢得变卖的差价,一部分是留住先人的念想。就像本书作者徐海涛他专注民间古董收藏近三十年,走遍关中,探古寻宝,经见、过手各类藏品和老物件数万件,与近百位一线跑家相交,在书中能感受到人情味和热爱的温度。徐海涛说:“我在记录乡愁。是的,是乡愁,但不仅仅是乡愁,更有先人通过一对柱础、一件佩玉、一函古书、一根银簪告诉我们时间的斑驳、流传的艰辛、得到的偶然和必然……”

这本《跑家》以“我在乡下收古董”为主题,用世情小说的笔法,描摹了“跑一线”过程中的一物、一人、一事,展现了好物被发现、被交易、闪亮面世的曲折过程,以故事的原貌还原出他跑一线寻宝的经历。此书讲述古董也并非一板一眼地介绍来由,它注入了民间故事,注入了历史,以此道出了一幕幕由寻宝而引发的故事与传奇,甚至是斗智斗勇的淘宝智慧,这一来一往的较量,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书上说:“匠人们在故宫里修文物,跑家们在市井乡间寻珍宝”。说起跑家这个职业并非人人可当,真正的一线跑家人脉很重要,专业知识也很重要,甚至财力和眼力,如何透过老旧、脏污的外表窥视到老物件的原貌;如何按捺住心情去气定神闲地讨价还价;如何与城市来“客”讨价还价,甚至没看透老物件,开价太低而追悔莫及……这些都是他们的经历,作者用52段经历,道出了这个职业在面对良知以及利益上,如何取舍,如何坚持,他们并非都是唯利是图的人,如挖到凤凰的念龙、如鉴别了先秦铁半两的年教授、如发现了装有骨舍利石函的崔老师……他们都在利益与权衡中选择把文物交给了文物局亦或者是博物馆,因为他们深知老物件的历史价值以及文物价值。

历史是有温度的,她能让一件件老物历经岁月的洗礼,再以古文明的姿态重新示人,它们不言不语,却能尽情道出自身的密码,与其说是品鉴古董,不如说是与古人对话。就像书中的《望天犼》,它是“一尊蹲狮,脖颈高耸,双眼圆睁,鬃毛飞散,胸脯凸耸,前腿挺立如剑,后腿蹲踞如弓,仰首向天,气势磅礴,震撼得我后退几步。”在普通人眼中,会说“可惜是麻石的。”可在作者眼中,他说“唯有麻石才更沧桑,更显拙朴,更显野性,比青石更有那么一股子诘问上苍不屈不挠的犟劲儿……”

这或许,就是老物件能保留下来的可能,因为惺惺相惜,因为他们珍惜这份艺术。而在看《缂丝凤鸟》时更是跌宕起伏,内文讲述了一个老板得了幅名人字画,碰巧约了专家来看,而专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单面画框,老板无所谓地说拿去拿去,可当专家说,这个是唐代的缂丝凤鸟时,买家从丢白菜一样的心态,辗转变得像惜宝。看完书,我犹记得专家的感慨:“收藏是赶时髦吗?藏品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淬炼啊!”

每一段真实的小故事都有一段曲折的经历,或辛酸、或苦辣,还有一点甜,但更多是质朴的人情和对老物件的敬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