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撑起“钱袋子” 修房造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今日顺庆 2018-11-23 18:02:48

今日顺庆 周子榆

“等地里的瓜蒌和黄精成熟收获了,村民的腰包也会越来越鼓,离脱贫奔康又近一步。”近日,记者走进顺庆区辉景镇毛坝子村,一栋栋乡村民居静静矗立,掩映在葱绿之间,在脱贫奔康产业园,该村精准贫困户饶国群正在采摘成熟的瓜蒌。

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园  带动农民增收

毛坝子村东与灯台乡相连,北与桂花乡接壤,是省级贫困村。今年3月,该村建立了脱贫奔康产业园,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种植产业。在该产业园内,瓜蒌生机勃勃,一排排木桩搭成的棚上,爬满了相互缠绕的瓜蒌藤蔓,绿色、黄色的瓜蒌挂满棚架。

如今,饶国群成了“上班族”,每天清晨,都要到产业园上班。“3月播种,11月就收获了第一批瓜蒌,没想到这个金果果见效这么快。”饶国群今年60岁,老伴儿邓天恩肢体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女儿远嫁他乡,全靠她一人撑起一个家。“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只要我能动一天,我就不会闲着。”饶国群说,她在产业园负责除草、开沟、施肥等工作,每天有100元左右的务工费,加上栽种的50多棵柑橘树,年收入增收5000多元。

“在瓜蒌架下套种黄精,形成立体种植,互不影响,茂密的瓜蒌藤蔓还能起到遮阴保湿的作用,有利于黄精生长。”辉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曾晓玉说,瓜蒌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当年即可收获果实,套种的黄精,3年后可以收获。“今年预计收获10余万斤瓜蒌,产值达10余万元。”曾晓玉说,产业园带动该村15名村民入园务工,其中8人是精准贫困户,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

据了解,毛坝子村脱贫奔康产业园占地60亩,主要以瓜蒌套种黄精为主,采取“合作社+农户+年底分红”的模式经营,由地方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产出后再利用合作社的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毛坝子村脱贫奔康产业园只是辉景镇脱贫奔康产业的一个缩影。为做强做大产业,让村民增加收入,该镇大力发展核桃、黄精、瓜蒌、竹鼠、黑豚等种养殖基地。其中,瓜蒌、黄精由南充蜀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统一收购,按照亩产1000斤计算,可为当地群众年增收50万元左右。贫困村民和非贫困村民还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自己种植等方式实现持续增收,搭上产业扶贫的“快车”。

据悉,在产业的带动下,毛坝子村22户精准贫困户69人将于今年全部摘除“穷”帽子,共同致富奔康。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绿树成荫,鸟鸣啁啁,村道公路在绿荫下蜿蜒而行。在该镇强家嘴村冯云家,房屋围墙旧貌换新颜,琉璃瓦做顶,搭配着通体白墙,整座农家小院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11时,冯云的妻子岳凤英正坐着轮椅在厨房忙碌,洗菜、切菜、烧水,丝毫不受腿疾的影响。“镇村领导考虑得很周到,帮助我们更换了房瓦,粉刷了墙壁,厨房和厕所也贴了瓷砖,还给家里所有裸露的电线安装了防触电外壳。”岳凤英说,以前家里部分房瓦破损,每当屋外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潮湿的环境让人很不舒服。

“以前,我们村里路不好走,也没什么产业,现在不仅修好了路,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该镇双桂村精准贫困户罗中元说,以前村里没通水泥路时,只有一条土路可走,一遇到下雨天,路上一踩一个坑,稀泥巴溅一身,自从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出门还可以穿皮鞋。

入户水泥便道

罗中元的房子坐落于半山腰,由于地势较高,去他家要经过一段曲折的小道。“考虑到罗中元和妻子王雪清都是60多岁的老人,我们根据他们家实际情况,在保留川北民居穿斗式的屋梁结构基础上,为其修缮了房屋,硬化了院坝。为了方便他们出行,还修建了一条80多米长的入户水泥便道。”曾晓玉说,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该镇本着尊重房屋原貌,能改尽改,少花钱,效果好的原则,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实施C级危房改造12户,D级危房改造22户,实施“三建五改”145户,解决了村民安全住房问题。

罗中元家修缮后的房屋

据辉景镇党委书记杨爱明介绍,该镇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致富的先导工程,从上争取资金,从下获得乡友支持,村社道路硬化近80公里,入户便道硬化近6公里,实现了13个行政村通村达户,建成村民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进一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案,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资金使用关、改建数量关和政治纪律关,把一分一厘都用到刀刃上。”杨爱明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