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羌山汶水
——顺庆区帮扶汶川县工作纪实
今日顺庆 2018-11-01 18:06:56

今日顺庆 曾江林

“金秋十月,村里喜获丰收,全村欢喜之余更念顺庆送恩之情。我们定当铭恩奋进,请亲人们放心!”2018年10月23日,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从阿坝州汶川县克枯乡木上村送到南充市顺庆区委书记陈泽斌手上。400公里的距离,2000余米的落差,丝毫不能阻隔汶川与顺庆亲如一家。2016年9月至今,整整两年时间,34名干部组成的顺庆帮扶组,全面融入汶川脱贫攻坚、转型发展主战场,精准帮扶,真抓实干,助推汶川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摘帽”任务,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两地的友谊桥梁也因此而架起。

点对点:悬崖村绘就满园春

 “木上寨,无人来, 吃土豆,下青菜。”海拔2300多米,离汶川县城直线距离不足两公里,坐车却要足足三个小时,攀爬山路要整整一天,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严重缺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1200元,村民纷纷外迁,321名居民在家不到30人,克枯乡木上村,一座云端上的羌寨,近年来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要致富,先修路。顺庆工作组到达汶川县后的第二天,大家就驱车赶往木上村。 25公里的上山路大部分路段宽约二米,最宽的地方不足三米,有四个点太窄无法通车,村民便在硬石头上搭建木板,在木板上垒砌石块加宽路面。而村子里,没有一条产业道,运输十分困难,农民步行在耕作区之间,近处走路要半个小时,远处达二个小时以上, 基本上或靠肩挑背扛、 或请人工、或用索道、 或请马帮来搞运输。

“羌族同胞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工作组成员被当地极其恶劣的交通条件惊呆了。

回到县里,已近黄昏。帮扶组顾不上奔波劳碌,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木上村道路建设。不到一个月,“错车道+修建防护栏+消除隐患点”的通村道路建设方案出炉。悬崖修路,施工难度极大,资金成本极高。工作组创新机制,采取“政府扶持、群众投工、社会赞助”模式,资金、人力迅速到位。两个月后,2016年12月,木上村错车道工程在风雪中开工建设。群众迎风投工投劳,施工队伍冒雨作业,一时间,劳动号子、机器轰鸣响彻山谷。不到3个月,开挖路基10公里,转运土石方1.4万余方,消除隐患4处,安装防护栏1.75公里,拓宽通村道路5.7公里。之后,工作组一鼓作气,为村里修建产业路近3公里。

“过去,化肥运不进来,水果拉不出去,大半天到城里,鲜樱桃都变成了烂樱桃。”说起这两年的变化,村支书张国勇感慨万千,“现在好了,村道加宽了,产业路也有了,帮扶组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有路,还得有水。木上村没有一处水源,村民生活用水得从28公里外的大寺村引来,一到深秋,夜晚天寒地冻,水管结冰无法通水,村民只得提前把水存贮在地窖里,直到第二年4月左右解冻才能喝上新鲜水。生活用水如此困难,生产用水完全只能依靠老天。一场艰苦卓绝的探水战役随之打响。10余次水源技术探测,4个月锲而不舍的钻探,一百多个日夜在悬崖峭壁上的坚守,数百个点位的密集搜寻,2017年3月底,一处陡壁间的高地上,清泉喷薄而出。针对水源量小,一套“提升原有水源点、分级蓄水减压、梯级用水灌溉”的安全用水方案庚即出炉。多个蓄水池、分级减压池、近10公里长的地下管网应运而生。

生产生活用水基本得以解决。产业发展立即提上了日程。木上村1300亩生产用地撂荒近1000亩。望着悬崖峭壁上的撂荒地,工作组咬着牙,和村民们一起,挥楸抡锄,肩挑背磨,顶风冒雪,4个月时间,硬生生在万丈峭壁上开凿出110亩产业园。2017年3月,5000株红脆李带着期望植入园区。其中,20亩免费租赁给村上的9户贫困户。

基础设施健全了,外流人口纷纷回村,木上人的激情再次迸发。张孝勇回村在自家6亩多土地上栽下了红脆李;余兴跃回村将撂荒多年的7亩土地翻耕,又租种同村余兴林家土地10余亩。全村回流人口已达到200人,仅红脆李就近800亩。工作组手把手传递种植管护经验,先后开展5期培训800余人次,并为村里水果注册了商标,建起了村级电商点。

村民院坝护栏建设、雨污分流、亮光工程等同步跟进,两年内,顺庆工作组在木山村实施项目33个,落实帮扶资金1500余万元。如今的木上村,村民出门脚不沾泥,近千平方米活动广场歌舞升平,货运汽车进村入地,水果在树上、在地边就销售一空。2018年,该村红脆李喜获丰收,总产值超过200万元,集体收益80余万元。今年10月,该村顺利通过县级整村脱贫验收。

面对面:贫困县靠实力挤进全省“三甲”

汶川县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余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四川省88个片区贫困县之一。受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历史成因等影响,贫困人口呈现点多面广的特征,因病、因残、因灾致贫现象突出。2014年,全县还有贫困村37个、贫困户1341户4440人,贫困发生率6.8%。

坚决消灭贫困,实现脱贫奔康,成为新时代汶川向党中央、全国人民必须完成的考卷。2016年9月,顺庆帮扶工作组肩负南充市委重托,毅然奔赴汶川。

“顺庆帮扶汶川的两年,正是汶川精准脱贫爬坡过坎攻坚拔寨的两年。” 汶川县委书记张通荣如是说。绘制蓝图,配备力量,落实政策, 前线工作组始终牢记习总书记“最为牵挂、最为关心”的民生情怀, 始终坚持省委“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的责任担当, 始终按照南充市委“真重视、真正抓、真落实”的工作要求,坚持脱贫攻坚属地党委负责原则,把帮扶工作始终置于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全面融入汶川脱贫,确立了“产业帮扶、 教育帮扶、医疗帮扶、 基础设施、智力帮扶、县区合作”六大重点。 前线工作组推进了173个脱贫攻坚项目,实施的28个帮扶项目,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各建其功、 各显其效。

“这个孩子流掉了,我们很难过,但全家不至于痛苦一生。”2018年2月,在汶川县医院,贫困户任某某既痛心又庆幸,痛心的是孩子没了,庆幸的是在妊娠初期在县医院检查发现孩子患有唐氏综合征,人工流产的同时也流走了一家人看不见的长期负担。 这是汶川县医院产前筛查中心建成后,完成的第一例唐氏综合征手术。

顺庆工作组入驻汶川之后,医疗帮扶迅速展开。在大量调研之后,一个棘手的问题浮出水面——汶川县甚至整个阿坝州,尚无一个产前筛查中心,一个畸形婴儿极可能导致一个家庭坠入贫困深渊,这对于习惯多生的民族地区而言,无疑是一大短板。工作庚即推进。工作组协助汶川县人民医院派员参加省级产前筛查资格培训,培训合格的医技人员到顺庆临床学习,顺庆再派出医疗专家到汶川指导。2017年12月,阿坝州第一家产前筛查中心正式建立,惠及全州4万余育龄家庭。

系列工作同步进行:在工作组68名支医人员的协助下,2017年,汶川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升级为二级乙等医院。 两年来,两地结成联盟医院2个,开展互动活动16次;顺庆医疗帮扶队伍开展各类活动40余次,指导医技人员600人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成立大病救助基金,107名患者医保、保险报销后的142.45万元大额自付费用得到解决。

阳光和煦,笑声阵阵,一座崭新的幼儿园里,孩子们正沐浴着阳光玩着各种游乐设施。这里是水磨镇黑土坡村,2017年春季建成的村级幼儿园里生机一片。两年来,顺庆区对口帮扶汶川35个贫困村实现了“一村一幼”,为阿坝州首例。山高路远,羌寨孩子上学千难万难,绝大部分山区幼儿未曾接受过学前教育,成为汶川10万群众的一大心病。一个月间,顺庆工作组走遍所有贫困村,眼见学龄儿童成天在山里耍泥巴,大家的心里为之一震。“一村一幼”建设立即提上日程。 目前,35所村幼基础设施全面完工,内部陈列、 制度建设、 教师培训全面完成,黑土坡村幼稚园、陈家山村幼儿园、集中村幼儿园、木上村宝贝之家等招收幼儿100余人, 适龄儿童就地就近享受到了学前教育服务,幼儿管护难题引刃而解。

与此同时,先后两批次共26位教师奔赴汶川各地学校,开展支教活动。顺庆18所学校与汶川全部中小学校牵手,常态开展师资培养、教学交流、学术讨论联盟活动近百次,力促当地教师快成长、学校大发展、教育上台阶。2017年、2018年汶川县中考综合评比连续获得全州第一。

在夯实教育卫生帮扶的同时,各项工作风生水起。建成乡镇通村道路“错车道”23.1公里;解决100户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完成11万株甜樱桃修枝整修、提质增效;克枯乡木上村等3个村有了集体经济;在顺庆建成了汶川特色水果专卖店;开展果树管护、就业实用技能培训5500人次;举办4场就业专场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350余人次,实现就业83人;木上村党建促脱贫“支部+”模式成为全县典范……两年来,顺庆工作组以汶川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建设、基地建设、智力帮扶、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了帮扶工作帮在点子上、扶在关键处,为汶川脱贫攻坚、转型发展装上了“顺庆引擎”。落实财政资金3333万元,引进社会资金2040万元,精准谋划、实施了81个帮扶项目,弥补了汶川脱贫攻坚的关键短板。  

截至2017年底,汶川县高质量完成27个贫困村退出、1209户404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6.8%降至0.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3元,稳定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顺利通过了省、州考核验收和第三方评估。2018年6月,汶川县高质量通过国家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群众认可度达到98.91%,位居全省2017年退出贫困县(市)第四位。2017年,汶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3.15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持续保持全州第一、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县(市)第三,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18年6月,顺庆区对口帮扶汶川县工作在全省对口帮扶工作考核中被评定为“好”。

心连心:顺庆汶川续写帮扶情

汶川脱贫攻坚,牵动着南充、顺庆党政及万千市民的心。

2016年9月2日,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实地考察了克枯乡木上村、龙溪乡布兰村, 走访慰问贫困户,详细了解致贫原因和脱贫打算。“真重视、真正抓、 真逗硬。”在对口帮扶工作座谈会上,宋朝华要求前线工作组要将帮扶工作视作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最后的堡垒攻坚,必须冲在最前方,锁定工作重点,聚焦目标任务, 探索长效机制,按照时间表、路线图、 任务书,强力助推汶川扶贫攻坚工作。

2017年11月24日, 赴任刚3个月的顺庆区委书记陈泽斌来到汶川,进村入户,实地考察脱贫攻坚和对口帮扶工作开展情况,了解汶川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所需。“不辱使命,用心、用情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临走,陈泽斌对工作组成员如是嘱咐。

使命在肩,责任如山。顺庆工作组全体成员众志成城,昼夜兼程。首批34名援藏干部平均年龄38岁,最小28岁,涉及扶贫、发改、旅游、交通、建设、卫生、教育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来不及欣赏高原美景,来不及适应高原气候,一场前所未有的战役就此打响。2016年9月6日,到达汶川第二天,工作组成员立即奔赴各地,实地调研,了解当地所需,为规划编制做准备。白天,34名成员全部到乡进村,夜里,分组讨论、汇总搜集情况。10日,项目攻坚、 教育工作、卫生工作三个小组与汶川相关部门座谈,了解面上总体需求。13日,工作组召开办公会议,商讨对口帮扶五年工作规划。16日,规划书初稿出台。18日,规划征求意见会议召开;25日,规划送审稿完成。11月26日,全省对口帮扶工作项目专班对接会召开,要求各帮扶地制定五年规划。此时,顺庆规划早已完成,财政资金已到位369万元,6个项目已开始实施。“顺庆速度了不起!”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对此赞叹不已。 

汶川县4410名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占比46.5%;因学、因缺技术致贫占20.5%。其他如缺资金持续增收难、震后次生灾害多发、基础设施薄弱、 社会矛盾累积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对症施治,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 基础设施、智力帮扶、 县区合作六大重点工作被写入5年帮扶计划。“只争朝夕,将顺庆人民的爱撒满这汶水羌山,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待。”第一次工作组全体成员会上,大家下定决心:骨头再硬,也要把它啃下来!

说一千,道一万,不抓落实是空谈。责任清单迅速形成:帮扶项目、帮扶任务、日常工作,以“ 三清单一台账”的方式,细化分解到每个工作小组、每名工作人员, 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岗位有责任。两年来,下达任务81项,梳理各类问题90余个, 明确责任人员136人次,实现了帮扶工作事事有人抓、 件件有人干。

一线工作法贯穿始终。田间地头、项目一线召开例会、现场会23次, 解决项目建设问题34个、遗留问题11个,推动了工作开展;开展义务劳动6次, 整理脏乱差48处,参加的干部人才、 志愿者达140人次;“户户入、入户户”130人次,印制宣传册180本,发放宣传单500份;开展义诊服务60次,诊疗群众1200余人次,发放药品价值8.36元;开展暖冬行动,购置棉被价值3.6万元,为100户群众送去冬日温暖。高原风沙簌簌,白天阳光炙烤,夜晚天寒地冻,工作组不畏所惧,风里来,雨里去,两年时间,白面书生晒成了黑包公,秀气姑娘练成了女汉子,汶川人民亲切称他们作“爱的使者”。

两地联考机制建立。将干部工作生活置于组织视野之内,帮受双方对帮扶干部同步考核,考核结果互相通报、互相采信。在精准帮扶这个主旨主业上,帮扶干部中,29名干部2017年年度考核获得优秀,5名同志获得汶川县委七一表彰。2018年,工作组领队李建中,帮扶成员王煜桢、苏明剑、王飞、冯春5人被评为省对口帮扶先进个人,10人被评为汶川县优秀援藏干部。两年来,工作组中,2名干部在亲人去世后坚持工作,3名干部妻子生产都未能前往守护,多名干部孩子尚幼但长期不能照顾。他们不辱使命,坚守岗位,在羌山汶水间撒播大爱。 

2018年9月29日,顺庆首批援藏队伍要返回了。汶川县委、县政府为工作组举行了送别仪式,谈过去,话未来,“战友们”互诉衷肠,依依不舍。闻讯赶来的乡亲们排成长队,斟满一杯美酒,献上一束羌红,为亲人们送上手纳的鞋垫,给亲人们一个久久的拥抱。手拉着手,心连着心,祝福的话语说不尽。

“忘不了你们吃土豆充饥的情景,更忘不了你们翻山越岭、汗流浃背的样子,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在给陈泽斌的信中,木上村村民感恩之心在文字中深情流淌。

“我觉得这一支队伍不仅仅是一支援藏的队伍,他们还是一支不走的、在汶川播撒南充与汶川爱的种子的使者。汶川不会忘记,汶川人民也不会忘记。”张通荣说。

首批帮扶干部回来了,但顺庆与汶川的情谊依然在持续并将不断深化。第二批、第三批帮扶干部正继续坚守汶川,由双方共同出资的“顺汶连心桥”即将开工,两地的联盟学校、医院、企业互通互溶,多方合作已经拉开序幕。

人走过一个地方, 便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或深或浅。 在汶川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除了久居在这里的藏羌儿女留下的万千脉络外,顺庆印记便是镌刻在这里的深情厚谊之一,也成了顺庆区援建汶川县以来,汶川干部群众挂在嘴上最多的一个词。不论是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山野林地,或是实验室、学校、机关单位,亦即医院、卫生院、重病贫困户床头,都深深镌刻着顺庆干部的足迹。与此同时,在南充,在顺庆,汶川的元素越来越多。汶川特色水果走进顺庆的店铺,特色中草药走进顺庆医院,汶川专业技术人员在顺庆跟岗学习,汶川县级领导和部门在顺庆考察……

穿越400公里的距离,穿越2000米的海拔落差,汶川与顺庆已亲如一家。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