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绿水青山间 乡村旅游势正兴
南充日报 2018-09-21 11:49:56

乡村旅游亮点纷呈

目前,全市共打造乡村旅游景区17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乡村旅游强县1个、示范乡镇16个、示范村29个,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3个、示范村30个,评定民宿达标户64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233家,吸纳就业逾5万人。

图片  游客们在阆中市江南街道元山子村的观景平台上,远眺由高速公路、动车、油菜花海构成的乡村美景(资料图)。 本报记者 张力 摄

制定《南充市“155发展战略”旅游板块重大工程项目2018年行动方案》,重点推进顺庆西河生态乡村旅游开发、高坪中法农业科技园、四川阆中嘉陵江流域生态农业旅游综合保护开发(阆中水城)、南部升钟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蓬安相如湖旅游度假区等22个重大项目。

9月13日,硕果飘香之季,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南充市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在此拉开帷幕。当天晚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和村民们一起,手拉着手围在篝火旁,踩着欢快的节奏、唱着庆祝丰收的歌曲,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2018年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年,是我市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9月14日,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2018年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收入48.73亿元,接待游客875.6万人次,同比分 别 增 长 17.9% 和15.3%,预计2018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收入将达到83.5亿元,接待游客1738.2万人次……

有了乡村旅游的强力支撑,南充正朝着建设旅游经济强市,打造成渝旅游第二极、中国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A 五大乡村游类型 年接待游客上千万人次

9月8日上午10时,天气转凉,加上正值周末,顺庆区西山风景区各家农家乐十分热闹,门前停满了小汽车,前来休闲的市民有的围坐品茗聊天,有的尽享垂钓乐趣。在西山风景区环山路上,随处可见休闲散步的人,或驻足休闲极目远眺,或带着孩子玩耍嬉戏……

西山作为南充城的绿色屏障和水墨山水画廊,由12座特色山峰绵延组成,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乡村文化资源,依托毗邻顺庆主城区、环绕西河畔的区位优势,沿线农家乐、主题庄园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功能辐射西山沿线万卷楼、开汉楼、栖乐寺等系列特色景点,突出打造西山农家乐民宿产业集聚带、西河乡村旅游带,形成乡村旅游环城游憩带,从吃、游、娱等方面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需求。

主城区市民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距离西山风景区140余公里的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游人。游客们参观完朱德故里景区,便来到紧靠景区的琳琅村吃饭歇息,既感受红色文化,又吃上乡村特色美食,轻松惬意不言而喻。

琳琅村1组39号一座仿古小院里,石板小路、窗明几净、绿意盎然……门牌前,业主李燕正清扫着自家农家乐门口的落叶。放眼望去,一排排农家乐整齐排列,屋前院后干净整洁。李燕告诉记者,以前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一年最好的收入也不过三四万元,现在在政府的支持下开起了农家乐,一年至少也能赚上10多万元。与李燕一样,马鞍场上居住的3万多居民形成了一个共识:借助旅游开发,提升场镇形象,扩大马鞍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了解,琳琅村与朱德故里景区实施的是“景村一体”发展模式,村与景区之间没有围墙分隔,未搬迁一户农户,保持了原著村落、村民“一体化”原生“乡愁”环境,创建以“红色热土、宁静乡村”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品牌,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琳琅村乡村旅游模式,把景区建设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9月13日,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迎来南充市首个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的开幕式,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涌进这个曾经偏僻贫穷、而今村美业兴的美丽乡村,三五成群的游人行走在村子间,或观花赏景,或骑游垂钓,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市的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最早以城乡接合部农家乐为主,尤其是以顺庆城郊西山附近的农家乐为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乡村旅游逐渐在南充城区周边自发兴盛起来。地域广阔和人文自然多样性造就了我市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和结构的丰富,具体可分为‘城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农业公园型、农业产业型和民俗风情型’五大类型。”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山风景区的乡村旅游是典型的城市依托型,马鞍镇琳琅村是景区依托型,而五龙村则是典型的民俗风情型。此外,中法农业科技园是典型的农业公园型,以“看花海美景”和“品有机食品”为一体打造的综合性生活公园———中国有机生活公园则是农业产业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项朝阳产业和富民工程,造血功能强,惠及百姓广,对农民增收致富、城乡统筹协调、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统计,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全市共打造乡村旅游景区17个(其中乡村旅游A级景区13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乡村旅游强县1个、示范乡镇16个、示范村29个,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3个、示范村30个,评定民宿达标户64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233家,吸纳就业逾5万人。2018年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收入48.73亿元,接待游客875.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9%和15.3%,预计2018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收入将达到83.5亿元,接待游客1738.2万人次。

B 七大乡村游成效 巩固农旅融合新成果

重大项目实施、重大品牌创新、红色旅游发展、特色营销推进、融合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监管提升,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发展,这七大成效不断显现。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全市蓬勃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记者从市旅游局了解到,在乡村旅游重大项目实施情况方面,全市以推进双百亿工程为抓手,加快实施旅游板块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制定了《南充市“155发展战略”旅游板块重大工程项目2018年行动方案》,重点推进顺庆西河生态乡村旅游开发、高坪中法农业科技园、四川阆中嘉陵江流域生态农业旅游综合保护开发(阆中水城)、南部升钟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蓬安相如湖旅游度假区等22个重大项目。在重大品牌创建情况方面,全市积极创建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推动阆中嘉陵江山、南部升钟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蓬安相如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并对阆中古城、朱德故里两个5A级旅游景区和西山风景区、高坪凌云山、升钟湖等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完善功能,上档升级。在红色旅游发展情况方面,全市实施红色旅游提档升级行动,以朱德故里5A级景区为龙头,进一步丰富南充红色旅游内容体系,深入挖掘营山、阆中、南部等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川北行署等红色旅游资源,推动朱德故里申报为全国红色联盟基地,张思德干部学院申报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

今年5月22日,以“伟人故里·灵秀南充”为主题的南充旅游推介会在西安举行。拥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南充“遇到”古都西安,两个历史文化名城碰撞出现代旅游的“火花”。在当天推介会上,南充市旅游局和西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签订了两地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具体内容包括:围绕旅游业发展重大问题如旅游规划、市场开发、人才培养等互通情况,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建立两地旅游饭店、旅行社优惠价格协作体系等。

“这是我们首次在西安开展大型旅游推介活动,现场效果很好,今后我们会加大赴西安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活动力度。”市旅游局市场促进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南充瞄准成渝市场、陕甘市场、直航市场三大市场,运用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三大平台,推进“十个一”旅游营销活动,并出台了一套奖励促销办法,制定了《南充市2018年旅行社促销奖励政策》和《南充市2018年入境旅游奖励试行办法》,开展大型推介活动,让外省市人民进一步了解南充,不断巩固和拓展外省市市场。

今年3月16日,以“生态田园·有机西充”为主题的西充县第六届桃花节开幕。作为西充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桃花节不仅吸引了南充及周边地区的游客,还吸引了来自贵州、西安、重庆等省外游客。开幕式当天,就有数万名游客涌入西充。依托现代农业优势,西充县通过“农业+生态+旅游”等模式,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并以花为媒,做强美丽经济,实现乡村振兴。

“为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我们编制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重点推进文旅、交旅、康旅、农旅、工旅、商旅等融合发展,实施一批融合发展的重大项目。”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充桃花节便是一个成功的融合发展例子,全市在乡村旅游方面,着力做好旅游扶贫开发,采取“打造景区带动型、发展乡村旅游型、开发旅游商品型”三种旅游扶贫模式,将旅游扶贫重点村打造成特色旅游景区。加快农旅融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加快文旅融合,充分挖掘南充优势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多元文化旅游产品,使得更多的游人前来游玩观赏。

C 五大乡村游举措 抓机遇不断提档升级

“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机遇还是很明显的。”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抢抓“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精准扶贫”等乡村旅游三大发展机遇,集中对接国家六大旅游产业政策,拓展南充整合发展战略空间,强力推动旅游产业提速转型进程,带动关联产业融合提升,优化发展软环境,凸显南充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南充对外交流的窗口作用。

为突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布局,推动“农旅融合”有机发展,我市编制完成《南充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带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优化南充旅游空间布局,全域化统筹、差异化发展,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按照规划,我市以田园综合体为点,以212国道为线,以嘉陵江流域为面,引导旅游要素从城市向乡村优势产业带集聚,按照乡村旅游功能,重点推进道路、厕所、休闲等设施建设,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努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打造“嘉陵江百里画廊”主题品牌,构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带。

“虽然优势和机遇明显,但我们还是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同质化比较严重、市场半径比较小、管理服务比较粗放、季节性比较强’等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目前全市乡村旅游普遍存在乡村文化内涵挖掘展示不够,旅游产品单一、档次不高,总体呈现一味模仿的现象。据统计,乡村旅游的市场半径一般不超过50至60公里,我市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还是以本地、周边城市居民为主,市场半径较短,外地游客较少。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多为当地老百姓,许多乡村旅游景区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或由当地农民担任,经营管理能力较弱,开拓市场意识不强,人性化服务不到位,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客源市场没有打开,大多数时间生意清淡,加上乡村旅游季节性非常明显,总体呈现春秋两季游客较多、夏冬两季游客稀少的状况。我市目前乡村旅游风头正劲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农业产业型,以观花、赏果、采摘、体验高科技农业为主,季节性明显,当季时人多,吃住都很难保证,过季时人烟稀少。这些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不得不面对和需要改善提升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我市围绕“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战略目标,瞄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战略定位,高标准编制了《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全力打造“有山有水、有田有家、有园有景”的西部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围绕城郊乡镇、农业观光园、重大旅游景区、民俗特色地方,合理布点,体现多样性、层次性、集中性、特色性,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各地资源特色进行整合,重点和优先发展城市周边和主干道沿线交通条件和基础条件好的地方,特别是在新农村示范点融入乡村旅游元素,发展乡村旅游景区,打造旅游脱贫示范村,带动当地农户脱贫增收。

“除了科学编制规划,避免乡村旅游同质化发展外,我们还坚持农旅结合,理清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抓好‘统筹协调、服务水平、宣传营销’,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加快转型升级,改变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建立‘项目资金整合、多方共建长效、督查督办考核’三大机制,保障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从而确保乡村旅游不断提档升级。”该负责人表示,2018年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年,是我市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全市旅游系统坚决贯彻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百倍用心,千倍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建设旅游经济强市,打造成渝旅游第二极、中国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

(原标题:徜徉绿水青山间 乡村旅游势正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