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实体经济 人工智能发展可期
金融时报 2018-09-10 09:35:33

    金融科技正广泛应用到各个金融子行业当中,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驱动着金融产业生态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极具代表性的新科技之一,以其突出的技术优势,在金融领域迅速渗透,与实体经济融合之势也愈发凸显。

    清华大学日前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中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67%,2018年人工智能市场增速将达到75%。

    人工智能市场增长迅速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加快,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兴起,我国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相继落地,相关产业创新日益活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实践证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金融、教育、安防等多个垂直领域已经得到了应用,也受到了各路资本的热烈追捧。但值得关注的是,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落地速度更快。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已超过40%,23.4%的投资都是在商业及零售领域。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按照目前披露的数据推算,金融科技行业的市场规模能达到2000亿至3000亿元,而细分到人工智能领域,每年至少有300亿至400亿元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在20%以上。随着市场被持续看好,行业内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凭借自身在技术、市场或资本方面的优势,积极进军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智能化金融。

    人工智能技术在与金融融合的过程中,能够在多个层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具体到应用层面,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三大痛点: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业内普遍认为,在未来,金融业务必将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可期。

    精准对接小微企业需求

    就目前的实践来看,人工智能在智能化资产配置、智能化客服、智能化风险防控等方向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基本涵盖了金融业务的全流程。

    当前,我国正加大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投入更多资源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掣肘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个症结是技术和数据的积累有限,信用记录尚显空白,这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风控问题难以把握,难以放心地将贷款借给小微企业。

    因此,发展小微金融、服务好中小微企业,一方面需要开拓渠道,创造更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手段;另一方面,需要精准把控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在风控方面下好工夫。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小微企业开拓融资渠道、做好风控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苏宁金融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分析,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挖掘、构建人工智能学习算法等手段,可以更便捷、高效地对金融风险进行预测和感知,提高数据采集效率,进而对风险交易和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监控。此外,应用人工智能算法还能对服务企业的风险进行实时跟踪和预警,可以从资产状况、现金流向、投资关系、股东变化等诸多维度,进行实时信息汇总、分析、建模,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风险评级体系,对企业风险进行预警。

    深度融合产业尚需时日

    要让人工智能产生真正有效的行业效果,还需要与实体经济的各个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制造业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极具潜力的领域。有业内人士表示,产业化、应用化是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据普华永道发布的报告,到2030年,因人工智能的推动,全球将新增15.7万亿美元的GDP,中国将占7万亿美元;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劳动生产力提升27%,拉动制造业的GDP高达27万亿美元。

    虽然人工智能属于前沿科技领域,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需的技术架构、人才储备、实施路径、产业生态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发展瓶颈。要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最终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还有诸多场景有待探索。

    针对此种现状,据悉,我国将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制定出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指导意见。

    有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建议,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向实体经济的渗透率,可围绕人工智能芯片及传感器、机器人及智能硬件、智能无人系统及软件等领域加大资金、人力和政策扶持投入,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