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加快金融科技转型 把握经营服务主动权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8-09-08 08:37:09

“稳不忘变”“稳不忘忧”“稳中求进”,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该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用这三个词概括了今年下半年将如何应对各种挑战。

2013年前后,在宏观、微观多方因素促进下,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快了转型之路。2016年以来,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速开始触底回升,不少银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取得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

银行业向转型要业绩已初见成效,那么,转型棋至中盘,下一步应如何落子?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或许从工行的转型路径中,可以窥探到未来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思路。

坚守实体

把握银行经营主动权

“面对外部形势的变化,既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看到中国经济金融的大局稳、工商银行的发展局面稳,也要把各种风险挑战研判清楚,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做好充分准备,争取最大主动和最好结果。”易会满认为。

具体而言,他认为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好“度”。对于经营环境和经营业绩,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度悲观。做商业银行,风险和市场是始终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逆境的时候多看机遇,在顺境的时候多看风险。二是保持“定力”。对我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是最大的定力,对经济转型中的一些矛盾显性化,不能过度反应。三是把握好“变”。在市场竞争中要因需而变,因时而变,增强经营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坚定战略方向,对经过实践验证的经营管理措施,一抓到底,尽快见效,对形势有明显变化的及时调整策略,灵活应变,把握主动权。

比如,当前我国经济在爬坡过坎过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一直是个难题。用传统信贷模式提供小微服务,容易出现风控和成本问题。为此,市场存在着质疑大型银行信贷与小微企业融资兼容性的声音。而事实上,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有更加雄厚的资金、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更稳定的风控能力,关键在于如何创新与变革。工行也用实际行动证明,大型银行服务小微有大作为。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对工行来说,这是一个社会责任,更是一个经营责任。我们内部在定位小微业务时,始终强调一句话,工商银行如果不做小微就没有未来。”易会满如是说。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工行线上狠抓产品体系重构与创新,线下狠抓专营落地和专业能力建设,进一步把普惠金融做实、做活。同时,努力降低普惠融资成本,发挥大型银行带动融资利率下行的“头雁”效应。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小微企业贷款达2.18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3183亿元,比年初增加458亿元,增长16.8%。

小微企业信贷虽然有了大面积落地生根发芽的机会,但风险始终相伴随行。

对于如何加强小微信贷风险管控,易会满表示,工行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一是真正做小微,做真小微,做小做精;二是打造诚信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三是运用现代科技,主要是利用非现场的线上大数据,包括区块链等手段加强风险监控。

遵循金融科技规律

建设智慧银行

在转型的跑道上,工行追求的是跑马拉松,是基业长青,是打造“百年老店”。

“从世界金融业的发展看,决定一家金融企业能否真正屹立不倒且基业长青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能否在恪守金融基本规则的前提下,依托技术来变革思维、改进管理、创新模式,将金融业务做得更深更透,进而创造出新的核心竞争力。”易会满表示。

从多位银行业高管所释放的信号来看,下一步银行业的转型攻坚战,与其说是业务创新的同台竞技,不如说是金融科技的大比拼。

易会满认为,不管是科技金融还是传统金融,本质都是金融,都要按照金融规律办事。只要违背规律,肯定会受到惩罚。既要看到金融科技的作用,也要看到无序发展带来的风险。工商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保持定力;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创新;三是充分吸取互联网企业开放、共享、生态、友好等理念,同时也摒弃一些糟粕;四是发挥自身优势,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发展、差异化发展、竞合发展。

据易会满介绍,目前,工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主要是做三件事,即打造e-ICBC3.0、全面推进新一代智慧银行信息系统(ECOS)建设以及做好智慧银行应用场景建设。

据了解,工行正在实施e-ICBC3.0的战略升级,积极打造智慧银行,包括运用互联网思维,改进产品、提升服务,全面推进场景、客户、平台、产品、模式、机制、系统、运营“八位一体”建设,促进全行在客户拓展、客户服务、场景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提升。

新一代智慧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是工行IT架构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网络具备敏捷、安全、弹性、开放等特征和优势,可支撑业务快速上线,提升用户访问体验,保障各类业务高效开展。

“智慧银行应用场景建设,一方面是继续构建金融生态服务圈,另一方面是对外正式发布API开放平台,通过嵌入场景输出金融到第三方,为金融赋能。”易会满表示。

透过上市银行中报,也可以看到各家银行纷纷抢占金融科技高地的雄心。比如,平安银行表示,将坚持“一项投入”,每年将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科技研发,并依托平安集团全球研究院,坚持技术创新,确保始终走在金融科技最前沿;中信银行指出,将扩大与领先互联网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的研发合作,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能客服、智能风控、智能产品合作等领域的应用。

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

强健经营“肌体”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在外部冲击下趋于显性化,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和扰动因素增多。这既考验我们的战略定力,也考验我们的应对智慧。”易会满认为。

他表示,为应对各种挑战,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思路。“稳”字主要体现在效益要稳、质量要稳、风控要稳、规模要稳、定价要稳。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单位,要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为经营保驾护航。”易会满说。

今年上半年,工行坚守风险防控的底线,聚焦表内表外“两张表”和境内境外“两条线”,着力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确保各类风险“看得清、管得好、控得住”,强健经营体质。同时,在治理金融乱象中积极担当作为,发挥了大型银行的市场“稳定器”作用。

“工行的资产质量是真实可靠的,今年全年有信心将不良率实现稳中有降。”易会满说。

对于如何实施资产质量攻坚,确保不良率不断下降,易会满解释称,一是工行在2013年实施严格的新老贷款划断标准,对于2013年以来的新增贷款进行严格管理,2013年以来新增融资不良率保持在0.88%的低水平;二是坚持优选客户,严把客户准入关,解决“病从口入”问题;三是进一步明确贷款责任、优化流程,实施差异化、人性化授权,明确责任;四是提升信贷科技水平,利用大数据对贷款准入、贷后管理进行全流程跟踪分析。2016年建立对客户准入的筛查制度,目前已阻断1300多亿元不符合条件的贷款申请。

“下一步,工行将主动地推进风险防控转型与基础管理升级,以过硬的措施抓好‘新出血点’的管控和存量风险的管控,精准施策、防治结合,坚决打好风险攻坚战,不断打造工商银行更加健康的‘肌体’。”易会满如是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