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银保监会定点扶贫临洮县挂职干部张亮
洮河水 扶贫情
金融时报 2018-09-07 14:12:51

“累并快乐着”,这是张亮对挂职经历最深的感受。2016年3月30日,他背起行囊从北京来到临洮,从一名金融监管人员转变成贫困县的扶贫干部。

“甘肃临洮县人文历史厚重,民风淳朴,但贫困一直是这片土地难以解决的瓶颈。刚到这里,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就是在这样一个既贫穷又陌生的地方,开启了难忘的扶贫历程。”刚来临洮,这里的贫困程度是张亮所没有想到的——临洮有贫困村144个,深度贫困村78个,一些深度贫困村基本都是山区,海拔高、环境差、耕地少。农民基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去过的贫困户家里,几乎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如果赶上天灾,收成一减少,收入也跟着减少。

张亮觉得,金融扶贫最大的难点就是要因地制宜。“服务实体经济是对金融的本质要求。对于扶贫工作来说,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当地资源优势、满足市场需求的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他表示。因此,金融扶贫的难点,就是要找到符合贫困地区特色、能够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

以临洮县的百合产业为例,临洮是“兰州百合”的主产区,有资源有优势,百合又是著名的“药食同源”品种,产业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所以企业扩大再生产、收购百合需要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如果提供相应资金,其产生的扶贫效果非常明显。资金投放同样要精准有效。不仅要支持企业自身发展,还要建立起清晰直接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直接受益。

挂职临洮县定点扶贫工作期间,在临洮县委、县政府的主导和中国银保监会的帮扶下,张亮立足贫困村实际,推进“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六位一体”可持续的金融扶贫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以精准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中心,政府部门、银行机构、保险机构、龙头企业、协会组织紧密对接,各负其职,协同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牛产业,使建档立卡户买牛有资金、选牛有超市、养牛有保险、卖牛有保障。即由地方政府、保险公司和龙头企业签订三方协议,通过政府整合各种捐赠资金作为补贴和风险补偿金,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通过保险公司提供农产品保险,每头牛275元保7000元,同时通过引入慈善信托项目解决保险资金问题,降低贫困户养殖风险;通过龙头企业和贫困户签定保底收购价格,保障销售,降低产品销售的风险;合作社提供生产资料和服务,提高贫困户扩大再生产的能力等。截至目前,临洮县已累计投放良种肉牛2844头,惠及贫困群众1560户。

除了张亮个人的努力之外,原银监会党委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成立了由28个成员单位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各单位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投身到定点扶贫工作当中,在资金、政策、资源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据了解,自2015年9月临洮县被确定为中国银监会定点帮扶县以来,郭树清、尚福林、曹宇、祝树民、郭利根等领导,先后多次到临洮视察、调研、指导工作,安排部署各金融机构予以解决。

“作为挂职干部,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执行好‘支援任务’,全力以赴监督使用好这些扶贫资金。其次就是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发挥好自己的资源和人脉优势,多给临洮人民做点好事、实事,可以说金融扶贫在这里已经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张亮说。

通过张亮在临洮的实践,他还发现,在脱贫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下,金融其实有更大的优势可以发挥。比如,可以聚焦扶贫产业扩大金融支持,银行要结合普惠金融政策对扶贫产业贷款给予倾斜,满足产业发展的更大资金支持;同时组建扶贫产业发展基金,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发行扶贫债券,运用融资租赁等金融手段,降低产业发展的资金成本。又如,聚焦龙头企业培育扶贫载体,对扶贫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当地龙头企业,积极争取IPO通道,走上市之路,再对引进投资的龙头企业给予特殊金融优惠政策,充分支持外来龙头企业在本地的发展。

日复一日,张亮在临洮县为当地准扶贫工作做出突出贡献,也得到国扶办、当地政府和干部群众充分肯定,获得“定西好人”、“2017年甘肃省帮扶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如今,临洮县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2.91%下降到了现在的9.32%,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亮感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真实的感受就是,每落地一件事情,每看到贫困户得到帮助,心里就特别高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实现了组织赋予的责任,也实现了我个人的人生价值,虽然有点累,但心灵深处始终是充实的、快乐的。”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