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只为“绿水青山”
山西沁水县农信社助力实现“绿色脱贫”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8-09-06 10:15:28

“才闻空山鸟语,又听林涛隐隐”是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山西省沁水县城乡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沁水县有历史悠久的虞舜文化,有隐藏在深山全国最大的沁河城堡式村落群,杏花节、黄花节、梨花节、槐花节等“文化+景观”的特色活动更是点亮了全域旅游。近年来,沁水县农信社和当地党政同心同向同力,牢牢把准信贷“风向标”,带着感情助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帮助山区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口依靠丰富的林牧等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林牧+”,让这里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效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3年多来,全县绿色脱贫人数占到脱贫总人数的80%以上,实现了金融助推、生态保护和绿色脱贫的“多赢”目标。

为了实现柿庄镇匣石村在2017年底实现整体脱贫的要求,沁水县农村信用联社班子成员、机关部室负责人和党员干部立下军令状,每人包一户贫困户,直至帮扶脱贫。党委书记、理事长赵天勤深入村里开展无缝对接,对贫困家庭27户79人中符合授信条件的7户进行了评级授信,授信金额27万元。对有信贷需求的2户贫困户当即给予了6万元的信贷资金扶持。同时,为村里的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入了信贷资金,帮助其壮大经营规模,安置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据介绍,去年该农信社共评定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98个,新增贫困信用户2100多户,为全县7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内容翔实的信用档案,并全部进行了评级授信,实现了全县贫困户评级授信全覆盖,有效提升了金融扶贫工作的质效。

为了将“绿水青山”变成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该社多管齐下,用真金白银助力党委、政府不断压实绿色产业增收的基本面、扩大绿色产业富民的覆盖面,通过设立贷款风险保障金和融资、贷款贴息等方式解决绿色产业资金投入难问题。一是积极推行业务限时办结制度。该社对重点支持的绿色产业项目开通贷款“绿色通道”,简化贷款程序,落实差异化服务措施,进一步缓解资金短缺难题。二是实行个性化服务。对重点核心客户配备专职客户经理,为其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三是与专业担保公司密切合作。沁水县农信社与市县两级专业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业务深度合作,解决农业龙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先后为郡宇美佳贸易广场有限公司和涌泉香醋业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60万元。

充裕的信贷资金,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设施蔬菜、食用菌、畜牧养殖、林果产业”四大基地的项目协调跟进,有力地推动了设施蔬菜、食用菌、肉羊、小杂粮、蜂蜜等农副产品的上档升级。金融杠杆的撬动,也使得全县招商引资风生水起,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引进江苏枫彩、大象农牧等知名企业,将绿色产业与农户、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发展,呈现一派喜人的景象。如今,张村乡瑶沟村的万头猪场,龙港镇固镇村的光伏发电,土沃乡岭东村的鹌鹑养殖,胡底乡贾寨村的香菇种植,樊村河乡樊村村的油用牡丹种植,端氏镇山泽村的万亩杜仲种植等。“一村一品一主体”真正让山村群众多少年来的脱贫梦想得以实现。

同时,该农信社还在信贷产品上不断创新,并实行“两个倾斜”,一是倾斜农村“两委”干部,让他们示范成为现代农业的“领头雁”和“火车头”;二是倾斜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带动项目村群众户均1人掌握1到2项农业适用技术,从而逐步消灭了贫困地区农村“零”就业家庭,大大提高了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他们积极向人民银行市县两级支行申请扶贫再贷款,围绕农民工创业就业和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等现实需求,精准投放扶贫再贷款,有效发挥了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支持作用,助力了脱贫攻坚。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通过沁水县农信社“地毯式”“绣花式”“滴灌式”金融服务和信贷资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县绿色产业已从点状存在发展到沿山、沿河、沿路的线性存在,进而扩线成面,形成了西部旅游、绿色种植、光伏发电,北部干果经济林、中药材,中部经济林、蔬菜、杂粮种植,东部沁河古堡游、树理文化游、气化沁水、设施农业四大绿色发展板块,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实现脱贫的经典途径。沁水县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赵天勤表示,开展金融扶贫,农信社责无旁贷,农信社大有作为。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的重要力量,沁水县农信社将继续加大与相关扶贫部门的合作,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以增强“造血”功能、精准扶贫脱贫为目标,真正使政策引导、金融服务、产业发展、农户受益有机结合,进一步扩大金融帮扶贫困户的覆盖面,让太岳革命老区的百姓们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