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投资桥梁纽带作用 促进中非合作互利共赢
访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杨宝华
金融时报 2018-09-05 09:40:37

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宣布设立中非发展基金,以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中非发展基金于2007年6月开业运营,由国家开发银行承办,初始设计规模50亿美元。2015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宣布,为支持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实施,为中非发展基金增资50亿美元,基金总规模提升为100亿美元。

作为我国第一只专注对非投资的股权基金,中非发展基金成立11年来,在引导和支持中国企业对非投资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带着相关问题,《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杨宝华。

《金融时报》记者:中非发展基金目前在非洲投资取得了哪些成绩和进展?

杨宝华:作为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中非发展基金的成立弥补了中非贸易、工程承包等传统合作模式以外的空白,通过市场化方式服务中非可持续发展,为贯彻中国政府对非政策、巩固中非友谊、促进中非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中非发展基金既契合了中非共同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也有力地对接和促进了这一进程,见证了中非合作的蓬勃发展。可以说,中非发展基金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探索者和践行者。自2007年6月开业运营以来,中非发展基金把中国企业和非洲项目连接起来,在助力中非合作提质升级、支持非洲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良性发展,趟出了一条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的路子。作为第一只专注于非洲的股权投资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也是中国海外投融资领域的一大创新,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先行先试作用。截至目前,中非发展基金投资项目分布在非洲36个国家,已决策金额超过46亿美元,可带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超过230亿美元。投资项目分布在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农业民生、资源开发等领域,可增加非洲当地出口58亿美元、税收10亿美元,超过870万人受益,得到我国政府及南非、加纳、埃塞俄比亚、马拉维等20多个非洲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赞扬,是中非投资合作的重要助推器和主力平台。

中非发展基金成立11年来,专注对非投资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机构优势。在南非、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加纳和肯尼亚5国设立了区域代表处,贴近非洲市场,建立了丰富的非洲项目渠道和公共关系资源。二是经验优势。积累了非洲项目投资相关的前期开发策划、价值评估、风险管控、法律咨询、投后管理和退出机制等全流程经验,形成了非洲宏观、国别和行业研究的智库。三是团队优势。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熟悉非洲、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的专业化团队,储备了一批项目。四是品牌优势。中非发展基金形象在非洲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与非洲项目投资和企业合作不可或缺的平台。

《金融时报》记者:中非发展基金未来发展是如何规划的?

杨宝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中非投资合作指明了方向。随着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中非双方在“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引领下,规划下一阶段中非合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中非合作开启新篇章、注入新动能。未来,中非发展基金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对非投资支持力度,根据非洲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积极寻找合作机制,创新投资方式,促进非洲工业化发展。

就具体投资领域而言:在基础设施领域,中非发展基金已经与工程企业联合发起设立了中国第一只专注于基础设施前期开发的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开发投资公司,下一步将发挥好该平台作用,加大在公路、铁路、区域航空网及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前期项目的开发和策划,引导更多的企业投资,助力解决非洲基础设施薄弱的瓶颈问题。在产能合作领域,发挥中非发展基金与中非双方各级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力,与园区建设和产能合作相结合,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助力非洲工业化。在农业民生领域,与有实力的中国农业生产及加工企业合作,支持非洲农业由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业链延伸方面的合作,提升当地农产品的价值。此外,结合国家政策,积极支持医疗卫生和健康设施建设、教育培训、改善当地居住环境等项目。

《金融时报》记者:区别于以往优惠贷款和无偿援助,中非发展基金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非洲合作伙伴反响如何?

杨宝华:中非发展基金在运作方式上与其他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一样,是在对项目商业可行性、财务可平衡性、风险可控性及社会效益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选择符合非洲当地发展需要且商业可持续的项目进行投资。只有这种建立在商业可行性基础上的有效投资方式,才能在不增加东道国债务负担的情况下,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解决当地资本金缺乏的瓶颈,并能使项目持续运作并创造就业,增加出口和税收,增强非洲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受到非洲政府和民众的欢迎。

例如,我们与海信集团合作投资的南非家电产业园项目,通过技术转让,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提升了非洲当地家电产业制造水平,增加当地就业2000人,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好评。南非经济发展部长帕特尔评价称:“南非将来不仅会成为全球工业原料的供应者,而且还会成为生产中心,南非家电产业园项目使得这一梦想得以早日实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非洲朋友对我们这种市场化方式股权投资的认可和鼓励,达到了互利共赢的效果。

《金融时报》记者:非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为对非投资合作带来哪些机遇?中非发展基金在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杨宝华:非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方向,“一带一路”倡议既赋予了中非合作新的内涵,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非洲各国普遍期待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致力于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可持续发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为主要抓手,推动非洲发展,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国家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求的高度契合之处。

成立11年来,中非发展基金不仅在促进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合作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五通”领域起到了先行先试作用,积累了经验。一是创新模式,加强政策沟通。作为首只由中国政府发起设立的多双边对外投资合作基金,中非基金将投融资模式与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效对接,探索形成了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对非战略的有效模式,为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了借鉴。二是破解发展瓶颈,推进基础设施联通。破解非洲发展瓶颈,在非洲港口、航空、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了一批典型项目,如加纳电厂项目,总装机容量约占加纳全国发电量的20%以上,有力缓解加纳电力紧缺局面;中非基金还联合国内大型工程企业等发起设立“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开发投资公司”,专注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开发。三是产能合作先行先试,助力贸易畅通。围绕非洲工业化需求,带动我国汽车、电器、机械等优势和先进产能赴非投资,每年可为非洲市场提供中重卡6.85万辆、空调30万台、冰箱54万台、电视39万台,水泥160万吨产能,为非洲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四是融资支持非洲发展,促进资金融通。前面提到,中非基金承诺投资的46亿美元,可带动中方对非投融资规模超过230亿美元,通过资本金的投入,带动更多资本投入非洲工业化发展。五是支持民生发展和人文交流,服务民心相通。支持农业、林业、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发展,有效提升实体经济活力、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如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棉业种植项目,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支持当地棉业发展,可带动上述3国的20万农户增收。

《金融时报》记者:如何看待非洲国家发展潜力和商业环境?对于中国企业对非投资,您有何建议?

杨宝华: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非洲经济充分展现出良好的韧性和潜力,相当一部分非洲国家仍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与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看,非洲由人口红利带动的城市化和产业发展极具潜力,中非合作也正逐渐从贸易和工程承包为主,朝着投资引领的全方位合作转型升级。非洲发展和中非合作整体向好的局面没有改变。这意味着对非投资合作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我们开展对非投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非洲经济形势发展长期向好,但短期仍存制约,一方面,大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薄弱、工业配套不足、外汇短缺、金融配套服务滞后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部分国家存在政策不连续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非洲的投资和经营管理经验普遍不足,对国际规则不熟悉,对非洲不了解,风险防范能力有所欠缺,有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够,甚至引发声誉风险。

为使对非投资取得成功,我们建议,要积极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理念,秉承“合作共赢”的原则,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义利并举、换位思考,注重加强与当地的融合。具体来说,中国企业一是要对非洲市场进行充分调研,搞清规则,全面评估市场风险,主动适应不同国家的市场规则。二是深入研判、密切跟踪非洲国家政治局势、宏观经济、产业发展趋势,监测各类重大事件及可能影响,完善风险识别与应对体系。三是树立在非洲扎根的长期经营理念,避免短期行为,同时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劳工政策,注意环境保护,积极为当地民生作出贡献,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