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抬”发挥合力 扶持小微融资“硬举措”逐步显效
金融时报 2018-09-03 09:51:26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为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多次出台政策,“几家抬”发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在货币政策方面,今年以来,央行通过降准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增强银行体系资金稳定性,净投放2.4万亿元,支持力度明显加大。2018年1月,对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小微企业贷款等8类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4500亿元;4月,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置换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优化银行流动性结构并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7月,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引导邮储银行和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将降准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

同时,央行增加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1500亿元。加大支小再贷款的政策优惠力度,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执行与支农再贷款相同的利率,1年期利率为2.75%,提高金融机构使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的积极性。放宽支小再贷款申请条件,创新“先贷后借”的发放模式,加强再贷款、再贴现投向管理,建立再贷款投放和小微企业贷款发放的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加大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扩大再贷款、MLF担保品范围,将不低于AA级的小微、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和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纳入合格担保品范围,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今年6月,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23条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措施。据悉,央行将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由单户授信100万元以下放宽至500万元以下,增加入池资产范围,允许发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盘活的存量贷款,在考核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时可还原计算,打消金融机构担心证券化后小微企业贷款难以达到监管考核要求的顾虑。另外,鼓励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豁免发行人最近3年连续盈利要求,优化发行审批流程,精简发行报送材料,鼓励更多有意愿的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支持其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同时加强后续督导,确保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同时,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正在积极与财政部门共同商定对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实施办法,通过加大财税优惠激励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将政策优惠传导至小微企业。银保监会印发对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实施监测考核的通知,要求发挥大中型银行“头雁”效应,带动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建立专项调查统计制度,指导金融机构强化内部考核激励、疏通内部传导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小微金融服务力度,做好监测预警,实现扩投入、降成本的目标。人民银行还动态调整了宏观审慎评估(MPA)相关参数。

在上述精准聚焦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硬举措”相继落地的背景下,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由以往的低增长转为趋势性回升。7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5.8%,比上年末高6个百分点。7月新发放的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有了明显下降,平均利率水平为6.41%,比上年末下降了0.14个百分点。

在债市方面,债市融资功能有所恢复,高等级债券利率显著下行。1月至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25万亿元,同比增加1.35万亿元。7月末,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3.23%和3.48%,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62个和0.40个百分点;5年期AAA级和A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分别为4.28%和5.26%,较上年末分别下行1.14个和0.61个百分点。

“当然,也应该看到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增多,央行将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受到资金供求双方意愿和能力的制约。信用扩张受到供给端和需求端多重约束,有时存在金融体系‘有钱’难以运用出去的情况。大家可能感受到流动性非常充裕,应该流到中小微企业,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近期表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是货币政策要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之间的关系,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动摇;二是金融机构要下沉金融管理和服务重心,按照财务可持续原则,合理覆盖风险、优化考核激励,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三是与其他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发挥好“几家抬”的合力,坚持不懈抓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四是从长远看,通过改革的举措在体制机制上下工夫,来疏通货币政策渠道,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支持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