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海淀科技创新基因”系列报道
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海淀“样本”
科技创新“梦工厂”
金融时报 2018-09-03 10:33:17

海淀区这个创新创业洼地能让“小”公司更好地找寻成长所需要的各类资源。

金融就是这背后的一个重要支撑。截至2017年底,海淀区各类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总数达3057家,由传统金融、新型金融以及各类金融要素组成的金融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全国科技金融高地的态势基本确立。此外,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海淀区自2012年起设立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专项资金,6年来,累计为超过1250家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提供了超过7.9亿元的资金支持。

在这些金融资源的支持下,已经有一大批科技企业在海淀实现了“从0到1”的发展,迅速崛起,并被人们所熟知。


“如果不在海淀区,不在北京银行,很多事真的不敢想,也不敢试。”北京市云脑抗量子计算密码科技有限公司的马国书向记者讲起他们创业的故事。2017年11月,公司拿到营业执照,成为全国首个挂牌抗量子名称的企业。7天之后,他们在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的会议室里举办了首期抗量子双周论坛。

“孵化环境,尤其是各类金融资源,对我们来说都特别需要。”在马国书看来,海淀区这个创新创业洼地能让“小”公司更好地找寻成长所需要的各类资源。

金融就是这背后的一个重要支撑。截至2017年底,海淀区各类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总数达3057家,其中包括45家金融总部机构、836家银行机构、263家保险类机构、1278家股权投资机构、16家小贷公司、17家担保公司等,由传统金融、新型金融以及各类金融要素组成的金融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全国科技金融高地的态势基本确立。此外,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海淀区自2012年起设立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专项资金,6年来,累计为超过1250家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提供了超过7.9亿元的资金支持。

在这些金融资源的支持下,已经有一大批科技企业在海淀区实现了“从0到1”的发展,迅速崛起,并被人们所熟知。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像马国书一样的创业者正在这里开启他们的追梦旅程。


北京银行积极致力于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图为该行支持的高科技企业研发的无人机,可广泛应用于航空摄影、火情监测、热点区域监控等领域。本报记者  燕平 摄


银行也能搭平台

做孵化器

马国书提到的孵化中心是成立于2015年6月的北京银行“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为创客提供投、贷、孵一体化服务。在当时,全国还没有其他银行设立众创空间。

“2013年我们和车库咖啡合作,给里面孵化的团队贷款,最小一笔是2万元。”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行长助理谢强华说,通过这样的深度参与,他们发现,银行也可以去搭建自己的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更多服务。“银行早期介入,可以更了解企业的情况,实际上也是在培育未来的客户,这点更符合海淀区的生态环境。”

基于此,北京银行抓住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的机遇期,通过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创业孵化、创客导师培训,搭建了一个与投资机构、政府、创业企业跨界合作、分享共赢的平台。在区域内银行机构中,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服务的北京地区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上市企业以及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存量占比均超过50%。

数据可以直观看出“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为科创企业带来了什么。截至2017年末,创客中心会员规模已突破1.5万家,其中科技类企业会员占比达85%以上。另外,合作投资机构220余家,拥有创业导师45名、创客学员60家,入孵企业有47家,累计超过1万家企业参加培训。

当然,银行的信贷资源是科创企业所迫切需要的。“融资是企业特别关注的事情。”马国书直言,在这方面他们也希望能继续得到北京银行的帮助。

像马国书这样的例子在中关村还有很多。到去年末,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还为2256家小巨人创客中心会员企业提供贷款509亿元,创客中心路演企业累计达389家,共获得股权融资超12亿元,为路演企业发放贷款近12亿元。

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谢强华认为:“对于这些早期的科创企业来说,信贷和股权类资金同样重要。银行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做好顶层设计,而不是盲目引进投资,仅注重商业投资机构所关注的盈利问题。应有长远考虑,一步步走向高质量成长。”

截至目前,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辖内共有54家网点,总资产近2500亿元,累计为中关村示范区17000户高科技、高成长的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2800亿元,在中关村示范区同业排名第一。

为更好地解决早期科创企业资金问题,近年来,北京银行进行了更多尝试。2016年4月,北京银行成为首批投贷联动试点银行。2017年,该行联合49家龙头企业、投资机构、服务平台,成立了中关村投贷联动共同体,预计未来三年内,通过信贷、投行等金融业务,投放投贷联动资金超过2000亿元,培育中关村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超过3000家,并在“认股权+贷款”“直投+贷款”“投资基金+贷款”等方面联合探索更多的创新产品,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联动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的新体系,打造股权投资、债权融资联动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的新模式。

早期创业投资:

最靠近实体经济一端

多种金融模式在海淀区成长起来。

曾经创办清华科技园、启迪创投、启迪孵化器,现任清控银杏创始合伙人、管理合伙人的罗茁已经在创投江湖摸爬滚打了20年。他说最一开始做投资的思想是少赔钱,现在他认为投资不能跟风,“最早期的投资人是对的,但后面的并不值得羡慕。”

回想起1999年的互联网热、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热,罗茁说,热潮来了但水很深,要把趋势想明白,对于近两年的OTO热,他是一点都没沾。“投资机构要创造风口,而不是追逐风口。”罗茁表示,清控银杏的关注方向始终在TMT、节能环保领域。

罗茁把自己关注的领域喻为“传统高科技”,指的是那些相对底层且是绝对刚需的高新技术相关项目。兆易创新无疑是个典型。而罗茁和兆易创新之间,用他的话来说是沉淀了超过10年的故事。

2004年,兆易创新的创始人朱一名在美国硅谷的一间车库里创办了他的创业项目。随后朱一明带着他在芯片设计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回国,在启迪创投、启迪孵化器的支持下创办了兆易创新。公司成立之初,兆易创新在技术上的创新优势已经明显,当时用2个晶体管做出了韩国6个晶体管才能达到的效果。

2016年8月18日,兆易创新上市。退出兆易创新,为启迪创投带来了超过10亿元的回报。

“做早期投资是最靠近实体经济这一端的,但周期长,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罗茁说,在兆易创新背后坚持12年,是因为看到了这个项目能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带来的贡献。如今,兆易创新已在存储芯片“NOR Flash”领域跻身世界前三位。

“我们不投商业模式,而更关注技术创业。”对此,罗茁的解释是,例如在先进制造、装备、材料等领域的进口替代效应意味着技术含量。

在这一投资逻辑下,罗茁参与投资了40余家高科技和高成长性创业企业,包括数码视讯、中文在线、海兰信、慧点科技、兆易创新、天为时代、清大天一等公司。这些公司均带来了良好的收益回报,但罗茁的眼光不止于此,他表示,“要看得远一点,能不能培养‘奥运会选手’,是投资人需要思考的永恒问题。”

产业投资:

坚持做自己最了解的行业

和罗茁一样,多位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人表示,不可一味追求所谓“独角兽”和风口。股权投资、产业投资是高风险高回报行业,坚持做自己最了解的行业,做到专业、深入、极致,才会尽可能规避风险。

我国将集成电路、5G、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行业提到战略产业高度。北京海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尹佳音表示,光电和泛半导体领域投资迎来了机遇期。

海林投资旗下的中国光电与创新科技产业基金是国内最大的专注于泛半导体领域的产业基金。在尹佳音看来,光电行业包括芯、屏、器、合四部分。其中,“屏”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并落地,出现了京东方这样的“独角兽”企业。随着“芯”“屏”等硬件的发展和应用端的开发应用,各方共生互生。其中,海林投资关注上游设备这一细分领域。

光电和泛半导体产业既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方面囊括了上游的IP开发、设备制造、材料,中端的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低端的封装测试、其他模拟电路、传感器、分立器件等。“国内已经具备了中游环节的生产能力,京东方、上广电等拥有生产线,但上游配套率只有5%,基本上所有设备和材料都需要到国外采购,相当于被人掐住咽喉一样。”尹佳音表示,所以海林投资集中于泛半导体产业的高端设备和材料,致力于提高行业的垂直整合能力。

围绕产业基金投资项目,尹佳音介绍,海林投资设立了城市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产业园区,盘活存量资产,导入新的资金,进而与产业相结合,形成闭环投资。尹佳音介绍,海林投资目前在自动化装备方向和柔性半导体方向有两个资产包海外并购正在推进,落地后将促进国外细分领域龙头与国内已有投资企业的有机整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金融业也需加快转型,支持包括高质量发展所依托的科技类产业以及其他类别实体经济。而海淀区的经验或可称得上是一个突出范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