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机构连续17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
国债仍然最受青睐
金融时报 2018-08-31 10:48:54

根据中债登与上清所最新发布的托管数据,境外机构7月份在中债登的债券托管总量达到13540.77亿元,7月份单月增持债券582.21亿元,增持规模较6月份的870.85亿元收窄288.64亿元;境外机构7月份在上清所的债券托管总量为2582.15亿元,7月份单月增持83.05亿元,6月份增持232.84亿元,增持幅度同样有所收窄。

综合来看,7月份,境外机构在中债登与上清所合计增持了665.26亿元人民币债券,增持力度有所减弱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已连续17个月实现增持。截至今年7月末,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规模进一步上升至16122.92亿元。

对于增量的减少,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境外机构对同业存单增持力度的明显减弱是主要原因,7月份,境外机构小幅增持同业存单15.48亿元,6月份增持221.17亿元。谢亚轩进一步表示,境外机构对于同业存单的小幅增持情况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顺周期”特点,这一方面来自于人民币的走弱,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同业存单收益率的明显下行。

分券种看,7月份,单月境外机构共增持利率债594.5亿元,其中,增持国债651.12亿元,减持政金债56.61亿元,可见国债依旧受到境外机构的青睐。

7月份,中美利差进一步下行至60个bp(基点)附近的历史较低水平,相较上月均值进一步收窄8个bp,最窄处仅为54个bp;汇率方面,7月份,美元指数一直维持在95以下振荡,但7月份人民币仍累计贬值2.94%。谢亚轩称,7月份利差与汇率较差的表现,仍未影响境外机构继续增持人民币债券。而8月份以来,央行已陆续调高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并重启逆周期调节因子,这些因素将致中美利差重新回归至80个bp左右的“舒适区间”,对于吸引交易型境外投资者而言将起到积极作用。

从境外机构在我国债券市场的占比来看,近年来,境外机构在我国债券市场的参与度显著提高。7月末,境外机构在我国国债市场的占比进一步上升至7.67%,今年以来已累计上升2.7个百分点;我国债券市场整体的境外机构占比则提升至2.24%,继续创历史新高。

“目前,进入我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以配置型为主,这也意味着,未来这一部分的国际资本流入将会继续保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无论从债券收益率还是汇率的角度来看,整体上境外机构都将起到正面作用。”谢亚轩表示,从今年以来债市资金流入规模来看,1至7月份已累计流入4649亿元,约合720亿美元,平均每季度流入规模已达310亿美元左右,基本上已可与过去几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相比。无论是对于我国债券市场还是人民币而言,境外机构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这值得市场投资者重视。

债券通方面,截至2018年7月底,共有391家国际机构投资者加入债券通,较3个月前增加了95家。其中,60%的账户由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各类非法人产品的形式开设,其余的40%用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自营交易。投资者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包括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

2018年7月份债券通运行情况显示,7月份,债券通交易量达到1154.5亿元人民币,略低于2018年6月份的1309.2亿元人民币。境外机构买入量占比69%,反映了全球对中国债券市场日益浓厚的投资兴趣。最活跃的买方投资者为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而最活跃的境内报价机构为大型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交易最多的债券类型为同业存单、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等,债券待偿期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7至10年和1至3年。

据悉,债券通已全面实施实时券款对付(DVP)的结算模式。DVP指证券从卖方转移到买方的同时,资金从买方转移到卖方,之间不能有时间差。在很多地方,DVP结算模式是投资者选择参与该金融市场的前提。债券通公司发布的新闻稿表示,债券通全面实施DVP结算模式,可以使全球投资者更多地参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实施DVP结算模式也是彭博巴克莱将中国债市纳入其全球综合指数的条件之一。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