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将越来越坚实
金融时报 2018-08-30 09:36:25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在美国到处“退群”、挑起贸易争端之际,北京峰会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峰会的主题“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已经告诉我们,答案是“建群”,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个“群”能不能建起来、能不能建好,其决定因素在于其经济基础如何、在于其基础是否结实。

“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结实不结实呢?回答是肯定的。中非合作历史悠久,特别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经贸合作规模逐步扩大,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欣欣向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就把帮助非洲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共同建设美好未来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为了实现这一愿景,中国为非洲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援建了坦赞铁路,60多名中华优秀儿女为修建这条铁路长眠在非洲大地。非洲人民同样感念中国的帮助,和其他支持中国的国家一起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

当中国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国对非洲的支持也进了一步,于2000年与45个非洲国家、非洲联盟委员会一起创立了中非合作论坛(现已发展为中国和与中国建交的52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中非合作论坛的创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和非洲经济关系的加强。论坛建立之初,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额还只有106亿美元,而到2014年超过2200亿美元,增长了22倍。2009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了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对非投资累计超过了1000亿美元。其中,蒙内铁路和亚吉铁路的开通不断推动了东非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铁路沿线的新兴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中非合作对非洲经济贡献率已超过20%。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基础日趋坚实,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雏形初现。

实际上,非洲与中国有着天然的共建基础。非洲坐拥优越的土地、资源和人口优势。幅员辽阔,30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有着全球 60%的未开发可耕地;资源丰富,拥有多种储量世界第一的油气矿产资源;12亿人口中的40%年龄低于15岁。但同时,非洲也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59个国家和地区,全都是发展中国家。缺资金、缺技术,尤其缺的是把非洲人民组织起来共同谋发展的办法。

而一方面,中国经过艰辛的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开辟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上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截至目前,已经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工业体系,累积了庞大的资金储备,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开放市场。拥有了非洲发展急需的资金、技术、市场以及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到年人均收入近万美元的跨越式发展的经验。另一方面,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伙伴,一起开发更多的资源,共同铸就更大的市场。

双方的相互需求不仅奠定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也正在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一座座新码头、一条条新铁路、一个个工业园区的建立正在开启着非洲的大发展,也让中非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前,中非合作已经从一般加工贸易向产能合作与加工贸易、从工程承包向基础设施运营和工业园区建设转型升级;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正在从建筑业和制造业进一步向农业、教育、医疗、商业及服务业、社会民生等领域拓展,中非的经济合作正在攀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中国发展好了,非洲也有机遇;非洲发展起来了,中国也会受益;中国和非洲都发展进步了,世界会变得更美好。”中国梦和非洲梦是相融相通的。随着建立在相互需求上的联系不断深入,共建共享共赢的基础越来越坚实,“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个“群”,也一定会越来越紧密。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