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扶贫路上的年轻人
金融时报 2018-08-28 09:30:44

有一位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年轻人,2012年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行人。2016年2月,在其所在支行的委派下,他成为驻村工作队员,又“回”到了农村。

这一次,他俯下身子,扎根农村,在支行党支部、支行工作队的领导下,为全村的贫困户想办法、谋出路。功夫不负有心人,该村通过了县、市、省、国家的验收,成功脱贫。

这名年轻人就是赵锁链,中行河北沧州海兴县支行客户经理,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荣获省委组织部全省“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称号,2018年荣获中行总行“定点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两年来,他走遍了前潘村的每一条街道,走访了每一户贫困户,也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多亏了赵锁链跑前跑后,要不我家哪过得上现在的好日子。”贫困户郝金彪说。郝金彪因学致贫,一家四口多年居住在两间小偏房,父母和子女四口人挤在一张床上。为解决贫困户住房难的问题,赵锁链联系相关部门,为其申请危房改造事宜,并联系某单位为其筹集了5000元水泥资金,同时积极联系住建局,为其在危房改造完毕后领取了专项补助1.4万元,减轻了家庭负担。

房子问题解决了,赵锁链又操心起郝金彪等贫困户的新农合、新农保问题。通过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为郝金彪等贫困户免费办理了新农合、新农保,并积极落实了其他医疗保障,形成了基本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四重医疗保障,从根本上根除了贫困户因病返贫的风险。现在,郝金彪一家住上了宽敞的瓦房,子女有了稳定工作,医疗也有了充足的保障。

在赵锁链看来,扶贫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扶贫政策落地,“扶贫政策落不了地,我就不是合格的扶贫人”也成了他给自己划的“底线”。为了让贫困户真正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好处,赵锁链经常学习相关扶贫政策,并借走访贫困户的机会,对他们进行大力宣传,生怕大家因为不了解政策,享受不到好处。了解到贫困户贾月东家里有住院病人,赵锁链专门详细查找了扶贫政策,确定两人都可以享受医疗报销,便为两家申请了医疗报销,还每隔一天就上门询问进度和遇到的问题。贾月东的儿子贾玉岗患有小儿麻痹症,跑办报销手续行动不便,赵锁链便联系单位车辆,带着贾玉岗跑手续,直至拿到所有报销款项。

贫困户韩贵森外出打工,女儿上高中,根据相关政策,女儿可以享受到补助,但韩贵森妻子患有小儿麻痹症,儿子患有脑瘫,腿部都有残疾,赵锁链就自己到相关部门替韩贵森跑手续,落实了相关补助。

经过长期与贫困户接触,赵锁链发现,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因学致贫,关键还是没有收入来源。他因此得出一个结论:扶贫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

为了让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赵锁链积极向地方政府建言,希望通过光伏来扶贫。在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后,赵锁链逐个进家串户,耐心宣讲政策,解答贫困户的疑惑,解除贫困户的顾虑。2016年,该村14户贫困户全部入股海兴县雄晖光伏企业,并从当年开始获得每年600元至1800元不等的分红。在赵锁链的牵头推动下,14户贫困户成立了海兴县旺茂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就获得了每户200元的分红。

前潘村村民的活动中心已经建好了,但由于资金问题,无线网络一直没有连通;中心的农村书屋虽然存书较多,但因缺乏专业人员管理,从买来就“躺”在仓库的箱子中。赵锁链从一进村就想着怎么“搞活”活动中心。虽然也有人劝他说:“村民根本就不喜欢这些东西,你弄这个干啥啊?”但他始终相信,越是贫困越需要文化的滋养,只有活动中心运转起来,才能从精神上脱离贫困。为此,赵锁链带头向县里争取资金,为活动中心装上了无线网络,又忙碌了两个星期,把书屋的书进行了整理、归类、入橱,建立了图书借阅台账。从此,活动中心热闹起来了,尤其是农村书屋,读书看报的人多了,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的人多了,连村里的孩子们都来书屋学习、看书了。

在扶贫工作中,赵锁链扎根农村,直面贫困,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带领下,开展帮扶工作,真正做到了深入基层听心声、踏实肯干真扶贫,既让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惠,又以个人努力向老百姓展示了中行担当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